第五章 坏消息?好消息!(1 / 2)

加入书签

……

京师的天气开始有些燥热,隐隐约约已经传来知了的叫声。

西垂的太阳挂在天边,炙烤这这座浩大的皇城。朱元璋从谨身殿出来就一直向着文华殿的方向走去。而文华殿的灵堂早就撤去,现在的文华殿就是朱允炆读书、为朱元璋代批国事的地方。

没有太监敢妄加猜测朱元璋的心里,只有一个个跟在朱元璋后面向文华殿走去。

朱元璋其实很讨厌一些礼仪xing的皇家气派,尤其是辇车、驻跸之流。漫步在这偌大的皇城中,成为了这个老年丧爱子的老人最大的爱好。

京师的天气,开始一天天热了起来,而朱标的陵寝更是如火如荼的在施工着。

朱元璋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他,常常咳嗽、头疼。太医反复检查也每个结果。朱元璋自己知道,现在自己的心病才导致身体上的反应。

按照礼制的要求,如遇储君意外薨亡,新人储君的册封大典,应该是在旧的储君下葬之后进行。但是朱元璋几乎像是迫不及待的将一部分的国家事务转交到了这个仅仅十五岁、未及束发之年的少年——朱允炆。

朱允炆也整天在各种零碎的事务中忙的焦头烂额。本来他以为后世历史书上所书的朱元璋一ri仅仅只睡两三个时辰表示不可置信。今天他才知道到底有多少事务要朱元璋一人定夺。

从各地报上来的庶民的直达天听的举报、各地父母官回报朝廷的上表再到现在正在大漠征战的蓝玉大将军的粮草。总之,无论事情的xing质是巨是细,对于他们朱允炆只能想办法,利用后世的知识去处理。

而此时,在文华殿,朱允炆正在为一纸邸报头疼——远在云南的黔国公沐英因为太子朱标逝世而暴薨。如果是别的国公,还就真什么,朝廷按制处理就罢。而这沐英,正是朱元璋最爱的义子,论辈分算自己的干叔叔。而且从长远来看,朱允炆是想借助沐英之子——沐chun在未来的靖难中领兵南军。

在融合记忆之后,完全可以熟练使用毛笔的朱允炆多次轻轻地提笔之后又放下。他实在实在纠结到底给这个邸报什么批复比较好。

按照原本的历史,应该是追封了沐英为黔宁王,回京师安葬。而朱允炆想暂时不追封给沐英这个王,他想在自己登基的时候再行册封。

“允炆。”略有些洪亮的声音从殿门那里传来,紧接着就是一群在文华殿上伺候的宫人、锦衣卫行礼的声音。

朱允炆也急忙放下手中的笔,从座位上站起来,离开桌子去迎接来人:“允炆参见皇爷爷,皇爷爷万……”

现在和洪武初年的时候完全都不同了,虽然还有直达天听的制度。但是朱允炆知道,这些事情都只能让朝廷里去调查,朱元璋就没有这个时间去一个个接见。

而这段时间事务处理的重点就是在西北的战局上,虽然朱允炆知道这次的结果是一切顺利,但是为了防止可能的变故还是选择认认真真的处理下去。

朱允炆也在感叹,这次出征是历史上蓝玉的最后一次出征。在第二年,他就会被以谋反的罪名诛杀。虽然朱允炆不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中,蓝玉到底有没有谋反,但是他还是为这位能兵会战的将军的死亡而表示不舍。

毕竟自己要去面对未来燕王裹挟各种好运的靖难啊……朱允炆每每想到靖难的事情就有些头疼,因为实在是选不出足够强力的将领来领导自己未来的南军。

李景隆那个草包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他做主将了……虽然现在朱允炆还不知道自己这次附体融合会对未来照成多大的影响,但是这一点可以说是朱允炆确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