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章 下压式“七宗罪”?嗯,从现在开始没有了(3 / 4)

加入书签

第六,接棒队员因为手臂伸直容易出现跑动中的上下大幅度晃动,如果固定住肌肉,会因为不习惯而影响加速跑。

第七,限制了接棒运动员在接力区的加速,需要限制一定程度的跑动速度。

但其实……

这些都是想当然了,不说未来下压式更容易往推进式这个新兴技术过渡,就算是不过渡,有些说法也是为了宣传“曰式改良上挑”刻意夸大。

随便说几个,比如他说“下压式不如上挑式向后伸张手臂那么流畅和自然,并且不易被掌握”,事实上如果训练熟悉了,自然也就流畅和自然了,运动员就是干这个,吃这碗饭,只要能提高成绩,就算是违反生理的本能,人家可能都给你练熟悉了。再说他光说了“不流畅”“不自然”“不容易掌握”的缺点,却没有说一旦“掌握了”“流畅了”“自然了”又会带来多大的好处。

稳定。

而且从生理角度上来说,也占据着优势,比如上挑式的最佳生理角度是在40~45度,最大不超过50度。而下压式的最佳生理交接角度是在50~60度。所以单纯从生理角度和肌肉生理特性来说,这是个无法修改和避免的优缺点,压下式更加容易在传接棒之间获得距离优势。

具体点比如卡尔在1992年就提出过,采取下压式交接棒大概可以每一次交接棒缩短1.0~1.4m。这个说法在04年也有曰本的相关专家泽村得以证实和认证。加上下压式的手部高度正好处于人体视线平视范围最佳位置中,这样就更加容易交接棒,减少失误率。不过缺点是,这样的做法让身体平衡容易在高速运动中失调,造成加速不畅。

而且泽村还提出了下压式的“七宗罪”,为曰本的“曰式改良上挑式”,制造舆论宣传度。

这“七宗罪”如下——

其次说什么“下压式”容易分散精力,就好像是“上挑式”不分散。

事实上不说交接棒都需要分散,而且就在视野水平线这个角度来说,都是“下压式”更加稳定。否则,“上挑式”也不会那么容易掉棒了。

第六点同理,“因为不习惯而影响加速跑”,那么……“习惯了”不就好了吗。

这些还都是可以修改,可以通过大量训练克服的问题,“上挑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生理角度永远无法做到稳定和缩短交接距离。事实上,这两个东西,就是一个,因为交接棒的距离越长,你的失误率自然也就越高。

再者这些问题到了十几二十年后,早就被人找到了攻克和改良的办法。

第一,下压式不如上挑式向后伸张手臂那么流畅和自然,并且不易被掌握。

第二,运动员交接棒手臂后伸的同时,因为要保持掌心朝上,容易引起身体前倾,导致接棒后加速度启动受到影响。

第三,交接棒的同时,因为手掌向上,五指张开,动作不容易在运动中掌握。

第四,传棒队员一旦伸直手臂,也会造成其速度影响。

第五,对于运动员的距离判断程度更高,不容易完美完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