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六章(2 / 4)

加入书签

要么北上与薄骨律的于景兵合一处,孤注一掷般的往北突围。

李韶见已无望阻南军入关,便予昨日将武关、潼关等守军尽皆召回,集于岐州大营。如此大规模调兵,自然是要予李承志呈报。

除此外,接连几日,元丽连遣近千骑,绕过岐州诸城,似是北上欲联络高平、薄骨律二镇的叛军。李韶提醒他小心戒备,以防北地二镇的叛军绕过陇山,与南军两方夹击。

李承志倒不是很担心。

三日前,他才接到过奚康生的信报,称高平镇的阎提与陆恭专遣信使,予泾州拜访过奚康生。

一是质问奚康生,泾州为何要陈兵于萧关,兵锋隐指高平,似是将他阎提与陆恭也当做了叛将。

已然夜深,一轮新月挂于东天。

微风习习,带着些许寒意。雾气自口中呼出,就如一道白炼。

待李始贤走远,李承志正要入帐,李聪自寨门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将一张牛皮制成、封口拓着火漆的信封递给了李承志。

“郎君,李都督急报!”

李韶?

二则是试探,称北之夏州,南之泾州频繁出兵,为何独独高平未接到任何钧令?

奚康生连敷衍都懒的敷衍,直接斩了主使的脑袋,让副使带回高平。并豪言,他奚某人的长刀已久不见血,不知阎镇将与陆镇军能否给他个机会开开锋……

人的名,树的影。如今元魏尚在世的名将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奚康生若是认了第二,就连李崇、杨大眼、崔延伯都不敢认第一。

便是再借阎提与陆恭十个胆子,这二人也不敢捋奚康生虎须。故而绝不可能南下。

故而要么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该灭口灭口,该隐匿罪迹隐匿罪迹。

李承志心中一紧:难不成就如他所料,南军果真方一入关,便破釜沉舟般的急攻李韶?

李承志接过信封,连忙钻进营帐。打开皮封匆匆一扫,心中不由的一松。

还好……

南军确实咄咄逼人,只两日,便有数万敌军突出陈仓,直逼汧阴。但并未甫一出关就猝然开战,摆明是要稳打稳扎。

相应也给了李承志集兵于岐州,不用再两线做战,疲于奔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