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一章 肠子悔青了(2 / 6)

加入书签

是以二人才如铁口铜牙,死不开口。

而如崔光,虽不至于幸灾乐祸,但暗中未尝未生出几分痛快之意:老夫屡次上奏,李承志虽非良善,但有赤子之心。然高肇大奸似忠,狼子野心……便是出于相衡之道,也应重李承志而轻高肇,偏偏一帮蠢猪反其道而行?

如今锅底都已捅破了,才想起来裱糊,岂不是太迟了?

用李承志的话说,此时的朝廷看似在急于救火,实则是在找人背锅。

至于刘芳、游肇,自然也若观火:此时再建言重用李承志,不单单是在害他,更是在害自己……

若非高肇,恒、定四州便是缺粮,也不会缺到如此地步。是以便是有民乱,也不会呈山崩堤溃,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

若非高肇纵横捭阖,方才安定不久的六镇绝不会再次动乱,至少不会乱这般快……

而这一切早就有人料定,更不止一次呈奏,誓称高肇必反。

但不论是太后还是众朝臣,当初全都当做笑话一样。

如今已然追悔莫及,哭都哭不出来,更是羞愤难当。

就只有奚康生,方入中枢不久,颇有些超然事外。再者根基尚浅,自然是太后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

见无人应声,他往前膝行一步,朗声奏道:“臣有奏!”

高英脸色稍霁,沉声道:“讲!”

“既然李国公料敌予先,何不请他即肇入京,商议对策?”

太后自然也心知肚明,此时之所以还要如此诛心,不过是恐惧到了极致,以此聊以自尉,以求心中稍安。

她想的很单:既然李承志能在一年以前就料定此节,想必已思忖过对策。至少要比现在殿中已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诸辅强一些。

但他却忘了,不是人人都如元英,为这元氏江山殚精竭虑,半丝退路都不留。

如元澄、元嘉,若非他们二人一心争权夺利,以为可使李承志与高肇两败俱伤,甚至于以为李承志参奏高肇之言皆为诬陷,何至于错失拔乱反正,清除叛逆的大好良机?

凭心而论,元英若为罪愧祸首,他二人就是助高肇为逆的帮凶。此时若言高肇之罪过,便等于在揭他们的皮,追究他们姑息纵容奸佞的责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