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三章 气数尽了(2 / 5)

加入书签

永封河西,生杀自专,世袭所职……这已然是分疆裂土,国中之国。但魏子建并未从他脸上看出一丝喜色与得意。

况且,李承志刚刚才遣人请走了元鸷,欲逼他招降敦煌镇军民,其意诏然若揭:不与元氏分个你死我活,绝不罢休。

这等小事,何需元澄坐镇?

有李韶这个坐地虎在,留于关中策应岂不是更能事半功倍?

魏子建终是没忍住,疑声道:“敢问大兄,任城王可是又要予关中征粮、征兵?”

“兵倒是未征,但粮却借了不少……”

借粮?

然任澄王至夏州后,以为杨舒只为州郡佐官,若为正使难免有轻视之嫌,便是论与承志私谊,与弟相比也远了一层。是以便改遣由弟出使……”

原本派的是只是泾州别驾杨钧,是元澄改由李韶出使?

那元澄呢,应该是怕李承志杀他祭旗,所以不敢来。

毕竟当初元澄与元英沆瀣一气,生怕害李承志不死,若论李承志杀之才能后快,高肇排第一,元澄必然排第二。

既知元澄为使必然羊入虎口,可能连个全尸都留不下,索性改派杨钧,也能说的过去。

二人悚然一惊,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骇之色。而后又是一般无二,齐齐的一扭头,直勾勾的看着李承志。

李承志一头雾水:“看我做甚?”

魏子建怅然一叹:“便是胸中已有猜测,但外舅依然要问你一句:这旨中诸般封赏,你定然是不会应的,对是不对?”

李承志愣了愣,挤出一丝干笑:“请教外舅,应于不应,又各有何干碍?”

看来是猜对了。

倒也并非朝廷不重视,毕竟已派崔光与魏子建招抚过一次,前者为八辅之一,后者也贵为少卿,又为李承志至亲,可谓诚意十足。

杨舒虽然只是一介别驾,但与李承志渊源颇深,令他先为副使,待至西海后再尊崔光为主,再予李承志赐诏,也合情合理。

但偏偏元澄却改弦易辄,换成了李韶?

崔光忍着惊疑,肃声问道:“那任澄王,又去了何处?”

“自然是坐镇关中,居中策应,助清河王、奚尚书、邢都督、崔刺史等安定北地、六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