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四章 引蛇出洞(2 / 5)

加入书签

杨舒站起身,朝杨钧做了个揖:“去岁冬,我随元伯公(李韶)出使西海,央求李承志专程调配……若无此药……”

刚说了一句,杨津眼一横,杨舒便一噎,剩下的话再难出口。

穷思许久,他才愤然道:“朝廷也是无奈之举,意在示敌以弱,缓兵之计而已,二兄又何必危言耸听?”

谁都知道这是缓兵之计,但问题是能不能缓的过来?

杨椿也懒的与他争辩,又问杨钧:“季孙如何看?”

杨钧摇了摇头,只吐了一个字:“难!”

这个难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目的也只在于优容杨氏,借口其安定关中之意。

是以杨氏兄弟皆无“使君”之名,更无使君之实,杨椿才知来的是时任华州刺史的杨钧。

比起杨舒,杨钧对李承志更是推崇备至,五体投地,再加与杨播已为高祖之玄孙,关系又远了一层,立场要更公允些,所以杨椿专程将他请来,意欲说服杨播并其余兄弟。

杨钧岁数虽不大,比七兄弟中最小的杨暐都要小几岁,但无人轻视,皆是起身相迎。

进得中堂,寒喧一阵,又问了几句杨播的病情。方一落坐,杨椿便急不可耐道:“朝廷邸报,可曾看过?”

有意襄助朝廷平乱的几人,心更是往下沉。

杨钧忙里偷闲能来一趟,自然是心中有数。他也不愿意与杨氏兄弟在这里争执,以免生隙。故而有意问道:“大兄如何了?”

杨椿也未遮掩,怅声叹道:“自立冬以来,一日差过一日。若不用那醉心的药酒,便痛的不能自己,整夜难眠……”

“醉心的药酒?”

杨钧心中一动,“从何而来?”

“倒是看过,却为捷报,是为报喜不报忧矣!”

杨钧一声叹息,“个中详情,倒也曾耳闻一二!”

“朝廷不报喜,难道将李承志险些攻破高平,夺占泾州的实情诏告于天下?”

杨椿冷笑一声,又道:“如今就如摇尾乞怜,更将数万民户,数十万旦粟黍运至陇西。怕是下一次,就能应李承志之求,将岐州拱手相让。再下次,难保不会是整个关中……”

此番话一出口,杨津的脸色更加难看。有意替朝廷辩驳几句,却无处下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