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矛盾丛生(1 / 7)

加入书签

这其中属实是汉官叫嚣的最凶。

第三种可能是,怕我兵截击明从宁远至松山的粮,暂借和议为运粮之计。”

据他们的分析,明人讲和必有所“密谋”,请皇太极不要上当。

皇太极在同崇祯发布国书后,其实就议和的事情征求诸王贝勒满汉大臣的意见。

提出议和还是继续打的问题,让他们各抒己见。

许多人都反对议和!

在这份国书中皇太极为和谈开出了条件。

明朝给清朝每年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

双方边界划分:明方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界,清方以塔山为界。

直接把洪承畴目前还没有丢掉的地盘全都划入囊中。

其实满清的汉官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上奏,分析明人讲和的意图。

因为大清已经在松、锦撒进去那么多的钱粮士卒,火药火炮,未曾立下大功。

就因为明人磕头求饶,咱们就不打他了,这是不对的。

更何况大明想要花钱买平安,咱们为什么不去入关抢呢?

还能抢的更多!

“我大清理应继续打下去,然后席卷中原,夺了明国皇帝的鸟位!”

“皇上,明朝人哀鸣求和,显见其兵力已枯竭,将领萎靡不振,救困无术,征调比前更困难。

或者出于明智,自知退步,这也是可能的。

但汉人熟知“城下求和,春秋耻之”的道理,而今明人“摇尾乞怜”,未必不有不可告人的打算。”

“皇上,第一,明人求和,不过是舍金钱以诱惑我军;

第二,可能是以讲和为缓兵之计,延缓我清军攻城,而等待从再征调军队支援洪承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