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百富勤的自救(1 / 3)

加入书签

在过去的一个交易日内,港币暴升o.23%已经很不寻常了,开盘价原本可以解读为市场的回调,但是这个“回调”的数量,实在让分析师们不敢苟同。

“他们开始了?”任毅刚这一次亲自坐镇。白天市场的流言他也听说了,而且特亲自打来电话询问。让他倍感压力,“这一次情况会怎么样,我们是否需要提高拆借利率?”

“暂时不需要,以免引起更大的恐慌。”沈年涛一边指挥着交易员,一边快地回答道,“现在还不清楚到底有没有国际炒家的背影,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昨天力过猛,很可能导致市场会出现些许的回调,如果回调的幅度不是很大,就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很可惜这些都是沈年涛的一厢情愿,就在他认为是市场回调的时候,港币的汇价开始猛然下跌,很快5o个基点的汇价就下去,港币一下子就跌到了7.74oo。

“回调幅度这么大?”任毅刚有点坐不住了,皱着眉头问向沈年涛,“这是否在你的预料当中?我怎么觉得按照这个幅度和度,都不太正常呢?”

市场上永远不缺少预测,有的预测是基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金融学原理,有的预测则很有可能是某些人脑袋一热就想到的。无论怎么样,这些猜测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样就变成了大家都会公认的“逻辑”。

比如说,一旦包括基准利率在内的各种利率上调的时候,市场会一致认为这是对股市的利空,因为不管从经济学还是金融学角度来看,利率和投资股市都是金融产品,甚至可以说是同质:在某些方面反映的都是资本的价格。同质产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一个收益高的时候,另外一个难免就会出现价格下跌。

另外的解释就是,企业也需要通过银行系统来周转资金,当利率上升的时候,意味着他们的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则意味着利润的下降,这也就意味着股价的下跌。

这些都是公认的经济学、金融学原理,充分被市场各方面认可。当然,在某些政策性市场经济国家,这些原理可就不一定好使了,比如说占据某个国家资本市场里最大份额的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根本就不担心所谓的利率,自然也没有成本方面的担心,这些“金科玉律”在这种国家的资本市场就形成不了相应的作用和预期。

不管怎么说,除了这些解释外,市场上还充斥着另外一种“逻辑”,虽然这种“逻辑”听上去很牵强,有时候甚至还有些无厘头。但是往往就是这种“逻辑”对市场的破坏能力更强,杀伤力更大。

“的确不正常!”沈年涛头也不转地回了一句,随后大声地向交易员们吩咐道,“向市场投放5ooo万美元,先缓一缓跌势再看。”

不需要他再指示,交易员们就开始分工明确地各种忙活开,下达各种交易指令。

按照沈年涛的预计,虽然这笔钱不会止跌为升,但至少可以减缓一下港币下跌的度,毕竟这是5ooo万美元,一笔堪称天文数字的外汇交易。只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这5ooo万美元就像在湖面丢了一颗石头,只是稍微泛起了点浪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港币继续下跌,度没有丝毫的减缓,就在这5ooo万美元投放到市场后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港币又下跌到7.742o的价格水平。

比如说现在在市场上广为流传“香港货币很有可能再次受到攻击。联系汇率制度有可能不保”的传闻,就对白天的恒生指数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其逻辑是整个东南亚地区货币市场再次出现不稳定,印尼盾更是连续暴跌,说明国际炒家再次将投机的重心转回到南亚市场,而香港则将是他们的下一站。

平心而论,这种逻辑并不是没有证据支持,但是说要冲垮一个有着近千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市场,这点证据和逻辑根本就说服不了市场。但这并不妨碍这种流言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很快,进入夜间之后,这种流言就变成了现实。

当伦敦市场的港币一开盘之后,兑换美元的价格就出现在1美元兑换7.735o港币的水平,这个价格比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7.7319低了31个基点,顿时让市场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很快,港币的成交量开始急剧放大。成为东亚地区第二大交易量的货币,仅次于日元的交易。由于成交量的蹿升,使得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聚焦在港币上,他们惊讶地现,市场上卖出港币的数目几乎是数不胜数,顿时他们就意识到。一场针对港币的进攻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