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美亚上门(2 / 2)

加入书签

与他有同样一件的还有李国兴,不同于对《我为卿狂》的低报价,李国兴请他代为向郑则士转达了他的报价,五百万港币买断片花,另加四百万买断《茅山》的录像带出版,只需要郑则士点点头,《茅山》就能再为投资方带来九百万的纯利,这部电影显然不仅要赚钱了,还赚得盆满钵满,听得林孝智心里不是个滋味。150万对900万,就算只会数数字,也知道孰大孰小。

从午夜试映会回到家里,时间已经过了午夜两点钟了。冲了个凉水澡,有些疲倦的林孝智往床上一趟,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李董,你在开玩笑吗?”林孝智笑了,却是皮笑肉不笑。150万港币就想买断《我为卿狂》的片花加录像带发行,他要真是答应了,才是脑袋被驴给踢了呢。

且不说林孝智对卖片花的心理底价是300万港币,单单一个录像带发行,他就不可能白送出去,因为88年正是电影录像带出版的最后黄金三年。

l975年,索尼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像机betamax,中文译为贝特马可思,简称beta录像机,在香港俗称小1/2录像机。因为它的出现,原本昂贵的录像厅迅速被家用录像机跟遍布街头巷角的廉价录像厅所取代,只需要一万多港币的成本,一家五六平米的空间,就能搭建起一个拥有两台录像机的录像厅来。

此时录像机,尤其是香港跟东亚地区,普遍使用的还是索尼的betamax格式或者飞利浦的video2000格式的录像机,而不是日本jvc公司发布的vhs系统,这种差异性导致东亚地区的录像带制作成本要比应用vhs系统高不少,一盘空白带要六十多港币,电影录像带的灌制成本也高达七八十港币,这么高的成本,盗版成本太高了。

正是因为应用vhs格式的录像机还没在东亚普及,所以,电影录像带的黄金时代还能维持几年。一盘录像带虽然成本七八十港币,但售价却在一百五十港币以上,有些甚至卖到两百多。就拿年初程龙投资的《霸王花》为例,它在香港本埠票房一千六百多万,只能算是小赚,但港台两地的录像带却敛财将近两千万港币。小众题材的艳情片或许在电影院可能扑街,但林孝智有信心,只要他们新亚对外放出风声,开始接受录像带预约,仅在香港他就有信心卖出超过两万份,咸湿佬还是很多的!

“林总监,这个价钱不少了!”

“不,是太少了。如果这是美亚能够开出的最高价,我觉得我们没有交谈的必要了。李董可能还不知道我们的电影上映前两日的票房,周四那天我们票房是四十多万港币,昨天的票房直线上涨,据统计有57万之多,现在迎来了周六周末,恐怕明天之后票房再次上涨我也毫不怀疑。作为一部投资成本只有两百多万的电影,《我为卿狂》要收回成本并不困难,何况还有录像带出版市场,亚视也有自己的灌制工厂……”

话不投机半句多,李国兴压价压得太狠了,以至于林孝智根本接受不了。而他显然也对新亚的电影并不是太过在意,所以只好耸了耸肩,说一句:“看来我们之间的分歧很大!”

接着两人便默契的不再谈这话题,静待《茅山道士斗僵尸》开播。

不得不承认,郑则士又拍出了一部好电影。尽管曾经看过毛。片,不过当完全处理好的电影上映时,林孝智也在自己的位子上看得津津有味。掌声跟笑声自始至终就没有断过,《茅山道士斗僵尸》虽然只是一本跟风拍摄的僵尸片,但是从剧本到剧组再到演员都很用心,加上邱大亨也舍得掏钱,结果他们赫然拍出了一部经典僵尸片。林孝智保守估计,这部电影票房很可能要超过一千万,甚至走的更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