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朝堂政治(2 / 5)

加入书签

现如今的山东,也说得上政通人和,农业至少可以保证处处安定平稳,老百姓也算安居乐业。

早早的将正德二十年朝廷需要的新版鱼鳞图册重新收齐上报,便是明证之一。

事实上,这帮清谈之人,一是沾了朝廷给官员涨俸禄的好处,一是沾了天下清田令的好处,人地矛盾不突出,当官的不一定非要贪财才能过活,这才有了今天这般景象。

在这个地方,你可以说他们没有东南富庶,他们还说你没有他们的礼仪兴盛。

不过说到底,人有生老病死。

这是经济方面。

在文化方面,山东是位次靠前的科举大省,刘健在山东各地筹建私塾、弘扬圣学,京师高院当中,山东籍的学生比例最低。

更多的家庭仍然是种地纳粮、供子读书科举。

不过正如前文所讲,这并不代表山东落后,实际上,江南沿海等地商业繁茂,到处都是海外洋人,而在商业影响之下,崇尚金钱的价值观日益普及,清高的读书人莫不为之痛心,而这其中大部分反而是比较认同山东。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

随着鱼鳞图册的奏本一道的,还有刘健的辞呈。

这也是朱厚照今天刚到行宫要和臣子们商议的事情。

他说新疆和山东各有一封奏疏,也是指的这件事。

杨一清的奏疏,他已先和户部尚书、兵部尚书通了气,随后拿出来讨论也没什么意外。

处置方式简单明了:对于哈萨克国的内乱,便是暂时任其发酵,同时秘密接触其国内势力。

大航海时代之后就是全球化时代,礼仪之邦已经不适用于那个时代,每一个民族、国家都得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争取,去搏斗。

所以营造出这样的市民文化,朱厚照并不后悔。

过分的重视礼教传统,最后就是诞生出朝贡贸易这种,越贸易越亏的奇怪业态。

这是他的想法。

实际上,刘健的巡抚衙门里挤着不少清流官员,更多的人则已经被他安排到了各府州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