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1 / 5)

加入书签

李谕想到这些,再看眼前的米吉利,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中他背后仿佛有撒旦的图腾。

这东西主要用在汽油里,可以让发动机减少爆震。

聊了一会儿后,托马斯·杜邦又给李谕介绍了通用汽车公司里的一位核心技术人员:“他叫米吉利,是我们公司新晋的重要研究员,与凯特林合作进行一项关键的发动机技术改进项目。”

小摩根说:“李谕先生,虽然你在工业界的成就也非常出色,无线电公司以及ly汽车公司都赚了很多钱,但你在经济方面,还是太像个……像个学院派,过于儒雅。你应该多考虑考虑盈利以及成本问题,它们两个本来就息息相关。”

这帮人都是在一战时期赚得盆满钵满的,感觉更像个庆功宴,同时借此机会加深一下与李谕的关系。

很明显,米吉利还是对乙醇不够满意,眉头微皱,不赞成李谕的话。

从欧洲返回美国时,李谕正好有幸搭乘了一次飞艇,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跨大西洋的飞艇航行,——只不过比历史上稍微早了那么两三个月。

飞艇从英国出发,加上机组人员,共有三十人。

价格相当高昂,收了李谕200英镑,这些钱足够买辆豪华汽车。

过程中有个小插曲,飞到半空时,机组人员发现了一个不在乘客名单上的人,后来才知道是个装配工,偷偷藏在了飞艇上,随即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飞艇偷运客。

飞艇虽然没飞机快,但怎么说也比轮船快一些,仅仅四天后就抵达纽约上空。

玛德,真不要脸!)

几人全都很好奇,谁叫李谕弄出来的东西都相当有影响力,于是不约而同问:“什么专利?”

氟利昂很多人早就听过,能够造成臭氧空洞,增加紫外线辐射,从而导致皮肤癌的患病率。

李谕说:“荧光灯。”

杜邦又问道:“先生似乎好久没有注册专利了?”

不得不说,如果单纯为了享受生活,坐坐飞艇确实蛮有意思。有钱人好像都喜欢慢生活,而且是标新立异、别人没有的慢生活,飞艇正好可以大大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在高空俯瞰地面城市可没多少人能体验得到。

飞艇停靠后,记者以及很多纽约名流前来迎接,次日的《纽约时报》甚至用“人类的壮举”称赞,估计收了广告费做做宣传。飞艇的成本那么高,必须维持高票价和高热度才行。

资本是极为恐怖的,他们的诉求就是赚钱,能多赚一年就是一年。

托马斯·杜邦顺便问道:“李谕先生在汽车专利领域有诸多领先世界的成果,对这项重要技术有没有什么看法?”

后来他们的含铅汽油工厂导致数名工人死亡,媒体纷纷报道,米吉利亲自出面澄清。他当着媒体的面,吸了四乙基铅一分钟,还说“自己每天都会闻一遍,并不会造成伤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