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2章:接旨(1 / 4)

加入书签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你说七星真人为什么别的都不要,就只要求供奉感悟到了自然之道的字画呢?话说这感悟到了自然之道的标准又是什么?”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七星仙长可是在昆仑山上修道之人,当然需要感悟天地万物滋生和泯灭的真谛。许多大家的字画当中,自然而然就流露出天地万物生长的至理。七星仙长感悟一二,也是寻常。”

“真不愧是七星真人,果然是雅致高洁,不愧是在昆仑山上苦修了九十九年神仙般的人物呢!俗话说,一门通而百门顺,果然诚不欺我!”

宋代对于文化的推崇,完全达到了历朝历代所没有的顶峰状态。

特别是五代以来武人乱政的教训近在眼前,无数百姓因之而命丧黄泉。常年战争更导致了经济恶化,普遍生活水平下跌。

既然连皇帝都如此直白而粗俗的把所有读书好处讲尽了,还会有人不愿意读书吗?

此刻丁阳把开光的要求供奉和书画联系在一起,虽然照样价值不菲——名人字画往往比真金白银还要受到追捧,可他的逼格却硬生生拔高了很多。

有关七星真人视钱财如粪土,品性高洁的评语几乎一夜之间就传遍了东京城。

对于道士这般明事理,暗中吹捧儒家文化的好意,读书人又有哪个会不喜欢呢?

没听说吗?连七星真人半仙之体,都要寻求上品书画,从中体味自然之道而成全修炼生涯突破!谁还敢说读书人的半句坏话出来么?

所谓人心思安。

于是宋代的政治开局就已经偏向了文治,而对残唐五代时期兵荒马乱状态心有余悸的士人们登上政治舞台后,更是变本加厉。再加上赵光义的皇位来历,始终都存在诸多疑点。

名不正言不顺的他更担心遭到武力清算,于是又加了把火——推崇文治到了极点。

谁都知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将整个社会价值观塑造成功后文化氛围顿时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也都投身去读书。而宋真宗赵恒更是写下了名扬千古的劝学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