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名将之才(2 / 2)

加入书签

杨林坚信,后金军即便个个体魄强健,野外生存技能高超。但在辽东动辄零下几十度的严冬之下,就是铁打的金刚也经受不住。而要达到冻死冻伤他们的目的,那么就先从杀伤他们的马匹开始。

杨林本打算要留下戊哨做为预备队的,但考虑到后金军战力较强,必须倾尽全力给予重击。所以他打消了这个想法。同时为了尽快撤离敌境,避免与对方过多缠斗,他的作战目标是力争全歼,而不是务必全歼。

距道路不远的山坡上,明军挖掘了用于埋伏弓弩手的壕沟。这里居高临下树木稀少,便于发挥弓弩的威力。这些壕沟按照杨林的要求分成前后两道,目的是形成简单的防御纵深,防止后金军轻易突破伏击圈。

由弓弩手埋伏的壕沟向上直达山脊,距离道路不过一里半。杨林在这里也挖掘了壕沟,将两门佛朗机炮藏在其中。他要用火炮对后金军进行远程打击和压制。

为了防止敌军斥候侦察到火炮阵地,他将巴来扎西和噶里的队伍部署在这里。目的是利用同族的身份,在第一时间内干掉敌军这些耳目。

“呃,藏在地下,怎么藏?”

张祝、张魁武等人面面相觊,不禁一阵惊诧。就连平时最能理解杨林作战意图的徐晋,也是在原地愣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杨林抓了一把泥土给众人看道:“这里的土质匀称松散粘性小,不仅便于挖掘而且挖出的壕沟也不易坍塌,人藏在里面透气不憋闷。所以我要把人马藏在地下。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各哨具体安排和要求是........”。

张祝和徐晋等人是第一次听说还能把队伍藏在地下的,心里虽然有些没底,但也不得不佩服杨林用兵之道的精妙,便不再规劝立刻按照各自命令行事。

明军官兵接令后,立刻沿着道路两侧开始挖掘壕沟。为了不露出破绽,他们挖掘出的泥土不能乱扔,而是集中在一处等待回填。地表的植被也不能破坏,而是要铲到一旁留做覆盖壕沟表面用。

等一切都安排好后,杨林开始挑选合适的炮手。他把官兵们中凡是接触过火枪火炮的人都找出来,准备进行紧急教习。可这样的官兵都没超过十个人,这其中还要算上张魁武、徐晋和彭义三人。最后把燃放过烟花爆竹的官兵找出来才勉强凑够二十多人。

对于杨林手下的这支队伍来说,火炮和火铳是先进的玩意儿。别说放过,很多官兵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也难怪,官兵们原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如果不是从军入伍,他们这辈子可能都不一定能离开家乡。

至于燃放烟花爆竹,那是要花钱买的,平常人家哪有闲钱去买这东西。这东西纯是花钱听响图乐呵——毛用都没有。就是大户人家也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放上几挂鞭意思意思,也不敢随便多放。否则今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杨林无奈的看着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人,不禁感叹自己官职低微,不能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绞杀后金。竟然连合格的炮手都凑不齐,还怎么改变大明王朝的历史?

明军挖掘壕沟的标准是长三丈,深四尺,宽二尺半,每条壕沟可藏进一什官兵。里面用粗木枝横在沟上当梁,内里用迷彩布苫上,然后覆上泥土拍实。最上面再用枯草、树枝、泥土等进行伪装,这样人站在上面也不能陷进去。

为了缩短冲锋距离抵消后金军骑兵的优势,壕沟离道路多在二、三十丈,这个距离正是在标枪的有效射程之内。

根据杨林平日训练官兵时的规定,攻击骑兵时要先打马后打人。后金军虽不都是骑兵,但马匹是他们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军事资产。

如果后金军在战斗中损失大量马匹,就迫使他们的机动性下降。机动性对后金军来说极为重要,这一点是他们的优势也是劣势。

杨林因此告诉官兵,敌军多在秋冬季节用兵。杀伤他们的马匹等于斩断了他们的双腿,比杀伤他们的人还要有价值。在辽东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缺少马匹就意味着在野外停留的时间会变长,就要经受长时间寒冷的侵袭。因此产生的伤病员必定要增加,这对敌军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