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由搏击(2 / 2)

加入书签

在双方比试之后的几天里,杨林白天忙于各种事务,晚上则开始绘制图纸。这次他绘制的是爬犁、雪橇和滑雪板的草图。他要挑选精锐官兵组建滑雪特战分队,装备弓弩、火枪等武器,对敌进行侦察、破坏、袭扰、捕俘等特种作战。

就象后世小说《林海雪原》中描述的那些剿匪英雄们一样,手持钢枪身披斗篷,脚踩滑雪板在白山黑水间来无影去无踪,让匪军们闻风丧胆。

这个时代没有玻璃钢、塑料、碳纤维等先进材料制作滑雪板,只能用木材和皮毛。其中水曲柳、山毛榉、白杨和白蜡木是常见的材料。木制滑雪板优点是密度低、强度高,容易做出各种形状来。缺点是易受潮变形。

杨林设计的滑雪板中间隆起一部分,在上面用铁片做成固定脚的固定器。然后隆起的下方有孔洞,可以将细绳穿过去绑住脚。这一点与最原始的滑雪板相差不多。

滑雪板中间隆起对于操控影响很大,转换方向不灵活。

丁、戊两哨的采取的战术始终都没有变化,暨中央顶住两翼出击,可谓是中规中矩的打法。却让经略标营官兵无法破解,急的陈尚仁和王崇信俩人直跺脚,不断发号施令想扭转局面。可官兵的体力耗尽谁都没办法。最终被对方一一口口吃掉输掉了比试。

经略标营的官兵见此虽心有不甘,但事前双方都商定好了,一局定胜负,谁都不能反悔。因此他们也是光棍,在陈尚仁、王崇信带领下向杨林施礼,表示从今以后愿听他的号令,遵守他的军规,决不食言。

杨林倒是很大度,勉慰几句后便让大家都回去,准备双方继续合营训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在萨尔浒之战后,明廷陆续从关内各地调集军队援辽,准备继续与后金交战。但是各地军队自身素质、训练方法、实战经验、武器装备等各不相同,没有统一标准,打起仗来拧不成一股绳,以致让后金军占尽便宜。所以各军合营训练就是提高战斗力、协同能力的最佳办法。

当时任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的徐光启,在给皇帝的奏疏中对这一问题阐述的极为透彻。而十几年后的洪承畴、孙传庭等人在统兵中就采取此法,对后金作战都取得过胜利。

但如果不这么设计,直接将固定器钉在平直的滑雪板上,那么钉子将穿透滑雪板成为最大的阻力来源。

若是将钉子砸平,那么就没有办法用绳子固定住脚。毕竟现在的制造技术还很原始,没有弹簧、卡簧等东西用在固定器上。也就不能要求的那么完美了。

至于雪橇和爬犁,杨林对它们的改动不大,毕竟这玩意儿全世界都差不多。只不过他把它们设计的大一些、结实一些,易于长途行军和载运物资。

杨林一边设计滑雪板一边派人在难民中招募兵员。这些难民能背井离乡逃出来,然后忍着饥寒交迫在沈阳生活下来,最后又长途跋涉来到叆阳,可想而知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意志一定强于常人,否则早就倒毙途中了。

果然,当杨林带人去难民中间招兵的时候,几乎所有成年男子都群起响应,粗略一数足有两千多人。占了难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杨林做为魂穿后世的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要想把两支各有差异的标营战力提升上来,就不能分成彼此,必须合营训练融为一体。否则日后面对后金军非吃大亏不可。

这不,仅是一场比试就找到了经略标营体能训练差的问题,这在冷兵器战场上是致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在各方面与叆阳官兵保持一致。所以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接受了来自叆阳标营教官们的严格训练。

经略标营的官兵有的不肯服输,便找各种借口与叆阳标营官兵比试。结果不论是骑马、射箭,还是越野、格斗、火器等科目,他们几乎就没赢过。要知道叆阳标营官兵接受的训练可是仿照后世的中国军队,组织纪律也是如此。他们如何能赢?

事后陈尚仁、王崇信去问杨林叆阳官兵那些格斗招式的来源和名称,后者毫不客气的告诉他们:“这是我独创的格斗术,名为‘自由搏击’。”

“自由搏击?好奇怪的名字。不过看着很实用啊。”陈尚仁和王崇信一边挠着后脑勺一边自语道。如果两人若是知道这是来自后世的拳法,不知该作何感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