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回回炮(下)(1 / 2)

加入书签

现在明军往往第一波弹雨打过来,后金军的队形当时就乱了。第二波弹雨打过来,就能将其队伍大部打的散乱。第三波弹雨打过来,就能将其队伍打的彻底崩溃。

这让以肉搏、骑射为主的后金军不知所措。最为仰仗的弓箭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发挥不出作用。他们以往攻城都是步甲在前冲锋,轻甲以弓箭掩护。现在这一战法可不行了。首先轻甲们要跑到城墙下,然后利用密集的箭雨压制守军,掩护己方步甲们攀附攻城。

问题是现在到处都是鹿砦、拒马等障碍物,根本就不可能直接跑到城下。跑不到城下弓箭就发挥不了作用,总不能用弓箭与人家这种扔泥弹的武器比射程吧?

后金军是第一次遭遇“回回炮”的打击,从未见过这么密集的“火力”。只见一波接一波的泥弹越过城墙持续不断的迎面飞来,打的人简直喘不过气来。

他们也从未见过眼前这种成体系、布设精密的城防工事。以往仰仗的盾车、撞车等作战车辆在进攻途中纷纷遇到阻碍,无论怎么努力也提高不了速度。反而深陷曲折狭窄的工事之间,被人家“集中火力”挨个点名。

就在后金军互相拥挤进退不得时候,明军的“西瓜弹”落了下来。地上的积雪很厚,飞来的泥弹砸在上面发出一片恐怖的“噗噗”声。

就好比一场大暴雨来临时一样,数百枚泥弹大部分都落在同一区域,其威力彷如雷神发怒,大地都为之不断的颤抖。弹雨之中,夹扎着阵阵惨叫和团团血雾,后金军被这一波“炮火”打的伤亡惨重、魂飞魄散。

“完了,我的弟兄们呐........”

西林觉罗望着在弹雨中抱头鼠窜的后金兵,此时才醒悟明军城防工事的目的是啥,但是为时已晚。现在的后金军就好比被赶进圈(juan四声)的鸡鸭鹅狗,予取予夺任人宰割。可以说仗打到现在他们连叆阳的城墙都没摸到,严重影响巴雅喇准备的后续进攻。

五个牛录的后金军面对明军精心设计的城防工事,和从未见过的密集的“回回炮”火力。从最初的势在必得到现在的伤亡惨重,仅仅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现在这些后金军不是在想着怎么去攻城,而是争先恐后的要逃离对方的“火力打击”范围。

盾车是后金军在战场上的“法宝”,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努尔哈赤亲自指示手下每次征战必须携带盾车。可是这玩意儿在地势平坦、天气适宜,对手战力低下的情况下占有优势。

如今在叆阳城下却吃尽了苦头,速度慢、耗费人力不说,自身还特显眼。遇到浅沟、矮墙之类的城防工事那就完蛋了,变成了真正的“爬行动物”,需要许多人上去又推又抬的。这种情况是明军“回回炮”最喜欢的,直接一波弹雨过来连车带人一起带走。这正应了后世某网络游戏中的那句名言——“一炮一个小朋友”。

而且后金军发现明军特别坏,先是用弹雨把己方队形打散打乱,接着再用弹雨驱赶己方人员往一处跑,最后来一波弹雨直接打进挤在一起的人堆里。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杨林有魂穿后世的经历,后世炮兵战术那是门儿清。

明军“回回炮”不用考虑发射过多会发热的问题,只要不散架那就没不耽误使用。如果那个地方有毛病立刻会有工匠上去修补。而且它的弹丸多是用模具铸的,就跟制土坯一样简单方便。

“回回炮”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争夺天下时曾大显神威,当时其为明军中的重武器。即便在开国后的几十年还存在于军中。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这种武器若是使用得当,威力依然十足。

它经过杨林的改进后,注重“火力输出”的持续性。就是能长时间作战。再加上它的弹丸不是很重,所以装填时间较快,约为后世的五至七分钟之间。

采用的战术是杨林带来的后世齐射之法,一打就是一片,不仅提高了精度也提高了威力。后金军现在的战法还处于集团冲锋的阶段,面对“回回炮”的打击没有有效的规避方法,只能硬扛。因此其伤亡很大。

按照后金军以往的经验,明军的火枪火炮不是没见过。他们认为只要穿上重甲敢冲敢拚,那些玩意儿没什么可怕的。可面对“回回炮”这种从未见过的武器,他们不由之主的懵了、怕了。

这种武器抛射的弹丸是钝击加破甲属性,穿再厚的甲也挡不住被人家砸。而且弹丸的弹道弯曲,即便藏到障碍物后面也有可能被击中。一旦被击中就没个好。而最让后金军感到恶心的是,他们始终也没看见这种武器长什么样儿。人对于没看见的东西,始终是存在恐惧心理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