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马里问题(2 / 4)

加入书签

“海盗母船”每天轮流出港游弋,一旦发现“猎物”,伪装成渔船的“海盗母船”就马上放下快艇,向“猎物”包抄过去。面对全副武装的海盗,船员们往往只能束手就擒。

埃弗亚“很讲规矩”:只要船东愿意支付赎金,他就不伤害人质。在讨价还价期间,埃弗亚会根据所劫获船只的价值和船员的国籍,来确定赎金。

据透露,精通国际洗钱手法的埃弗亚,靠劫持船只、勒索赎金,每年至少有3000万美元的“收入”。他将其中一部分用于“论功行赏”,为他本人和手下购买豪华轿车和别墅,剩下的大部分钱则用于购买更好的快艇、最先进的通信设备以及更高级的武器。据说,埃弗亚的海盗队伍甚至已经装备了肩扛式便携导弹!

埃弗亚深知民众与地方官员支持的重要性,因而,他还拨出一部分赎金给当地的穷困渔民,或者向地方官行贿。为了让自己的海盗行为显得不那么卑劣,他甚至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对外宣称:“因为索马里政府无力维护海洋权益,外国船舶悍然侵犯我们的领海主权、抢掠索马里的渔业资源,向他们要钱不过是给我们的补偿。我们是索马里的海上保卫力量!”

这是典型的当个婊子还要立牌坊的行为,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家伙的确是一个人才啊!

他们以埃尔村为老巢,能对在距海岸600公里水域内航行的各种船舶发动袭击。2008年以来,他们已经靠劫持过往船只,勒索到了3000万美元的赎金。

至于带领这批海盗的阿巴迪埃弗亚埃弗亚对外号称“索马里海军陆战队司令”,是娃娃兵出身,从小就心狠手辣。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的确是个人才。

1991年,索马里的巴雷政权被推翻,全国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当时,年仅12岁的埃弗亚也被家乡彭特兰省的军阀抓去当兵,并很快以勇猛毒辣而在军营里站稳了脚跟。一个熟悉埃弗亚的索马里记者说:“有一次,埃弗亚随军阀头目杀回他出生的村子,当发现父母早已因贫困而病死后,他一把火烧了整个村子。那一年他才15岁!”

埃弗亚这次的“勇猛表现”,令军阀头目当即对他刮目相看,很快就让他当上了排长,并在两年内将其提升为分队司令。然而,这并不能让贪婪的埃弗亚感到满足。21岁那年,他率亲信将一手提携他的军阀头目乱枪打死,自立为王,抢得彭特兰省头号军阀的交椅。

人才也好,立牌坊的婊子也罢,但是这家伙在国际上搞出来的影响,实在是太过恶劣了。抢人家的船无所谓,但是现在已经把触手延伸到了中国的船只上。面对一而再,再而三挑战一个国家的耐性,这个问题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一份关于对付索马里海盗的文案,就这样放在国安总局的局长刘军的办公桌上面。

而面对这份文案,国安总局的局长刘军,头都快要爆炸了。

占山头拉队伍的埃弗亚,很快就体会到了“当家不易”。由于索马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埃弗亚再怎么烧杀抢掠,也难以养活近千人的武装。如何弄钱维持实力,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

于是他很快把眼光投向海洋——向每年在索马里附近海域过往的大约4.8万艘国际船只“讨钱”。

但他首先得有个基地,埃尔村随即进入埃弗亚的视线。这里曾是一个捕鱼基地,有很好的港口设施,作为海盗的隐身场所最理想不过。

一心想发大财的埃弗亚,决定以军事组织结构与黑手党手腕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全新的海盗队伍。没花多长时间,他就靠手中的武装将附近的小海盗们统统收编旗下,队伍的规模迅速膨胀到1000人左右。接着,他设立了“舰队大帅”、“少帅”和“财政官”等职位,对海盗们实行严格管理,对外自称“索马里海军陆战队”。

埃弗亚的“部队”一出动,就跑到距离海岸线数百公里的水域。他强征当地仅有的几艘可出海的大型渔船,将其改造成“海盗母船”,后又高价买来数十艘快艇,分派给各艘“海盗母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