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是时候爆发了(2 / 3)

加入书签

可笑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杨怀仁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吗?答案是否定的。

杨怀仁还没有固执到非要改变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那样做太傻,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和能力。

可是他有能力让别人改变以前对他的看法。杨怀仁不只是个老人,不只是个小厨子,不只是个温顺的兔子。

即便是个兔子,也是个红了眼的兔子,逼急了,兔子是会咬人的。

所以那个敢领了一帮泼皮无赖上门叫板的赵奎和他身后的赵士暅,杨怀仁觉得这是私仇,可就不能放过他们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全是坏事。杨怀仁起码知道自己以前做老好人的时候,算是为下一些值得信任的人,比如林冲,比如赵頵,比如那些廉希宗的弟子们,以及杨家庄子的庄户们。

他们没有在杨府看上去落魄的时候落井下石,而是雪中送炭,一直坚定地站在他的一边,所以这些人值得他信任,值得他对他们好,值得他把他们看做了兄弟、朋友和家人。

杨怀仁的做人准则,就是恩怨分明,有恩必报,而有仇的话嘛,要加倍奉还。

朝堂上那些说话不嫌腰疼的主和派官员们,在他心里其实还算不上仇人,那帮人一直在他心里的印象就是那个样子,自私自利惯了,从来不从别人活着国家民族的角度着想。

他们主张把杨怀仁交给西夏人,在杨怀仁看来,其实根本不用想也知道他们会这么做,而且他们这么做倒还不是跟杨怀仁有私人恩怨。

他们起码还是打着畏惧战争会给边地百姓带来灾难的幌子,起码在他们迂腐的意识里,屈辱的和平才是为了国家好。

杨怀仁倒不怪他们了,只是觉得他们这样的思想的存在,是整个时代造成的,是必然的,即便换一拨人,也不会站在他这一边。

官场的风气和社会的整体意识就是这样,整个国家都懦弱惯了,不能指望他们当官的就能有超越历史的前瞻性。

或许这就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他们乐意享受和平,那就让他们继续享受下去,跟他们较劲,没有多大意义,真要跟他们争执起来,说不定他们会大于凛然的拿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样的高尚理由来证明他们的高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