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丞相之死(1 / 2)

加入书签

周亚夫其实是死于自己的固执,他那出了名的固执!

先孝文皇帝巡视周亚夫的细柳营时,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这个著名的细柳营周亚夫挡天子故事,其实很让孝文皇帝不满。

一脸得意的里正似乎觉得还没说过瘾,拉着李云的手,径直走向分给李云的一栋房子,他可是好多年没有这么过瘾的向人介绍大汉的富足了,一来是因为自孝惠皇帝起从山里面出来的人就几乎没有了,二来嘛,是因为从孝文皇帝起军功勋爵授田宅制度就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严格执行了,这次要不是这个年轻人救了新郡守大人爱子的命,郡守感激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购买了土地和房屋,再从河东郡找了一些无主之田凑上。否则承平了这么久,那里还有这许多土地授人?

忙活了大半天,在杨谋带来的几个仆役的帮助下,李云总算安顿了下来。

分给他的共有二百亩地,三间房子一块大大的院子,还有两把铁锄头,一头牛,上百斤粮食种子。

杨谋这个便宜弟子则资助了李云一百钱启动资金,并在李云家里摆下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呼户籍官和里正用餐,对于这些李云推脱不了,因为他现在连一个铜板也没,只是在心中记下了自己欠他的,盘算着日后再还。

周围的几家邻居则是好奇的打量着新来的邻居,几个害羞的姑娘躲在自家房中暗暗看着这个新来的男性邻居,大汉民风开放,在许多家庭当家作主的甚至是女子,全无后世的许多顾及,若是相处久了,女孩子胆子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小。

河东城东郊,一个叫谢李的小村庄。

李云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那一望无垠的土地,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能分到这么多的土地。

站在他一旁的里正却是唾液横飞,满是得意的滔滔不绝的向他介绍“李先生,按照大汉户律,上造授田二顷,宅二顷,二顷田合二百亩,一顷一百亩是也,本朝高祖高皇帝仁惠爱民,登基之后下令,本朝田亩面积倍于前朝,以示本朝大德,盖先秦田亩一百二十步一亩,本朝二百四十步一亩。。。。。。。”

原来高祖皇帝统一天下后发现,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人民不是当兵了,就是逃亡于山野之间,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压根就没有人种,再加上连年战乱,人口锐减。

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当时的社会基本结构是“五口之家,百亩之田”。战国时一亩地是一百二十步,到了高祖皇帝当天子了,本是农民出身的他忽然间发现,即使按照秦制人人充足授田,也还是空出一大片良田没有种。

到黄昏时分,众人径自回家,杨谋和李叔却是留了下来,说什么“要留在老师身边,也好日日近身学习”

一盏油灯照亮了李云的新居,他从现代带来的种子放在床头,钢刀则收好在床底下,那个德国制造的望远镜自然是拿在手里,借以看着这汉初的时代,这款花了李云两个月薪水有着夜视功能的望远镜,到现在李云才真正感受到物有所值,心中盘算着若是献给皇帝,怕是至少可捞个侯什么当当,想想李云就放弃了这荒唐的想法,谁不知伴君如伴虎,皇帝今天可以和你笑嘻嘻的说话,明天一个不高兴就可以砍了你九族!

一个月后,李云终于狠狠的坚定了这个想法。

原因是七月平定了七王之乱的丞相,大将军,汉初三杰之一周勃的儿子,绛侯周亚夫按照历史的轨迹,终于饿死在自己家中。

说起来李云听到的周亚夫之死和历史有一点点差错。

农民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别是高祖皇帝和他的追随者,他们深知秦帝国之所以崩溃除了横征暴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土地政策执行的不好,导致“富者田连迁伯,贫者无立锥之地”。

刚刚从战乱中走出来的高皇帝和萧何,陈平一计算,这下可不得了!空出那么多田没有人种,高皇帝心疼的要命,那些土地在战乱时期可是可以救不少人的命啊!

这时候萧何出了一计,既然多了这么多土地,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把土地的面积扩大?这样一来,大家就都有田种,都有饭吃,再也不会有人造反了。刘家的天下也就可以千秋万载,永存于世。高祖听了自然是心花怒放,马上就诏令天下按萧何说的办。

可以说正是开国的元勋们打下了文景之治的坚实基础!

李云却是傻呵呵的在心里盘算,我的老娘,这要是在现代,这么多的土地简直可以用收割机了,这可是差不多有五百亩!(汉代一步大概1。尺,一亩合现代差不多2。2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