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第三十二节 制度(2 / 2)

加入书签

这便是大汉,有些自由却又陷在迷茫中的大汉,思想与理念,历史上从未如此兴盛过,即使是战国时期,那也不过是思想的一个萌芽期,真正的兴盛还是在现在。

写完这封信,已是正午时分,李云用火漆封好,将之交给辽东专门负责往各地送信的驿差,事实上,这件事交给别人去做,远比李云自己要做要好的多,最起码不会有人就此大做文章,在道德的高度进行驳斥和弹劾。

匆匆吃过午饭,李云一如既往的去兵器库以及军营中视察,一见李云,尉丞钱彬就,开始大倒苦水,因为管理兵器库的他实在是太辛苦了,目前辽东城的兵器库中已陆陆续续的堆积了大量帝国国库中运来的淘汰掉的春铜兵器,凡剑,戈,矛等兵器至少十余万件,甚至还有一些老化的弩。

这些全部都是按照孝景皇帝与月氏之间的协议运送到辽东准备交易的武器,本来帝国是想从月氏人身上狠狠的敲上一笔。

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整整二年就快过去了,月氏人却迟迟没有来交易,而草原上由于战争的复杂,所以消息的来源也变得混乱起来。

当然现阶段来说,要想在所有的法律和案例中执行这个制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个大臣会答应。

但是相对于目前地方官员普遍感到苦恼的宗族矛盾,这个方法却或许还有通过的可能性。

先,帝国讲究无为而治,率民自治,而陪审员制度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陪审员全部来自当地民众的抽签,裁判罪犯是否有罪,完全由陪审团共同决定,官员只需要在量刑上做出抉择。

这样一来,由于审判罪犯的可能就是他们的同族,即使罪犯被判有罪,那么宗族的矛盾也不可能被激化,而且如此一来还可起到启蒙民智的积极作用。

再者,宗族间的矛盾,大不了也不过是地域与田地之争,又或者是口角之类的恩怨,在量刑上,秉承着无为而治国策的官员们,大都不会判罚很重,因此在这类案件方面,实行陪审员制度,并不会损害目前即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也不会掀起什么革命的浪潮。

从高句丽方面传回的信息显示,草原上的情报再也不会如以前那样准确了,现在李云连军臣是否真的死了,都一直处于怀疑中。

这个怀疑一直影响着目前辽东的战争准备情况,假如军臣真的身死,那么去年遭到惨败的伊稚邪就肯定有了喘息的机会,无论谁上台,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绝不是讨伐伊稚邪,而是稳定内部,整合各派势力,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而现在已是临近冬天,无论是后勤还是骑兵们的战斗力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大规模的战争,势必将不可能进行。

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伊稚邪只要撑过这个冬天,他就将度过他最难过的时期,重新拥有问鼎单于宝座的实力。

手机问:httpp电脑访问:

但是它便如潘多拉魔盒一般,一旦开了个头,谁也不知它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冤假错案的发生率在这个制度面前,将得到极大的减少。

李云想到这里,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结合现状,稍稍润色,便回了一封信与张思远,阐述了陪审员制度构成以及实施方法,建议他在当地就地实习实习。

这是因为帝国的官员制度决定的,事实上,张思远在广汉县私自执行这样一套在不违反帝国法律的前提下,缓解当地矛盾的新方法,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斥责以及帝国高层的反对。

在高层的贵族们看来,这或许不过就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在现实面前的挣扎而已,帝国每一年,在无数的郡县中,都发生着类似的年轻官员实验自己理想的新政,在朝的内阁成员中,凡是从地方上一脚一脚走到中央的大佬们,年轻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他们绝对不会对一个和他们有相同想法的年轻人有太多的奇责,只要不触及贵族们的利益,只要不出乱子,就绝对不会有人弹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