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一章 灭清(2 / 3)

加入书签

说到这里。多尔衮想起了被自己和多铎害死的皇太极,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丝悔意,如果皇太极现在还没死,那么现在该头疼的就应该是他了吧?只是自己当时却不知怎么就鬼迷了心窍竟然把他给害死了,直到现在才知道这个位子看似风光其实就是个火炉啊,坐在上面的人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烧得灰飞烟灭。

长叹了一声,他抚摸着两个孩子的脑袋柔声道:“多尔博、东莪,你们两个人要记住,突围后你们不许说自己满人。也不得透露自己的身份,还要要听额娘的话不许任性,明白吗?”

两个孩子的眼圈早就红了,全都扑到多尔衮怀里痛哭道:“皇阿玛。我们不走……我们要陪着你!”

多尔衮强自笑道:“皇阿玛不需要你们陪,皇阿玛有十万大军在这里陪着,有这座皇宫陪葬,皇阿玛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好了。时辰快到了,你们赶紧走吧!”

说完,多尔衮摆摆手。旁边立刻站出来几名身材魁梧的侍卫将晋博尔济吉特氏和两个孩子带了起来,半是强迫的拥簇着他们朝外走去,一路上之听到晋博尔济吉特氏的哽咽声和两个孩子大声的哭声。

随着岳阳实力的大增,原先的编制已经不适合了。最近一段时间就有传言说岳阳打算将麾下的军队进行改编。增设营的编制,每营设火铳兵三千人和一个炮营以及相应的后勤编制,而在营的上面则设立若干个军团编制,而军团则是一个临时编制,编制的大小并不固定,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出,不少人心里都在暗自鼓劲,想要争夺军团的名额。

杨国柱自然也不例外,原本想着能帮一帮虎大威顺便在同僚面前露一手,但却被岳阳否决了,他也只能喏喏的退了下来。不过他也知道岳阳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城墙就这么宽,人多了也摆不下,在这种情形之下双方拼的就是战斗的意志和己方的火力输出的程度了。

其实在看到这样的情形后岳阳心里也在叹息,如果还有一批燃烧弹就好了,但燃烧弹这种东西虽然容易制造但却难以储存,且一路上大军所需的粮食、武器补给都全靠海运,实在是不能运来太多,今天投掷的那一波已经将他所有的存货都掏干了。

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天色开始渐渐暗了下来,岳阳深吸了口气对杨国柱道:“杨总兵,你马上带上你的本部人马上去将虎大威替换下来。记住……节奏一定不能乱,否则要是被鞑子把你们打出来就麻烦了。”

“是,末将遵命!”杨国柱立即领命而去。

夜虽然已经深了,但德胜门的争夺依旧激烈,此时的德胜门后的大街上堆积的尸体已经堆了一层又一层,仗打到现在清军的败局已定,毕竟他们的伤亡已经是不可计数了,十万大军早已伤亡了大半。关于这点不止是明军明白,清军的高层也明白,但他们依旧徒劳的发动着反攻,因为他们知道若是让这些明军攻入城内,他们的结局也是一样的,那还不如在这里跟明军拼了。

亲兵在城外搭建了一个帐篷,岳阳就坐在行军凳上静静的看着两里地外那灯火通明的战场,那里的喊杀声从今天早上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息过,虽然已经指挥了一天的战斗,但此时的岳阳依旧精神振奋,因为他知道要是按照这样的情形打下去,不到天亮清军的人马就得消耗光。

正当岳阳端起茶杯正要喝茶的时候,陈大志匆匆来报,“侯爷,城北楚狄来报,大约上万名鞑子适才从北门突然冲出,楚狄措不及防之下虽然将其歼灭大半,但依旧有数千人冲出了咱们的大营朝北面逃窜。”

看着喜滋滋而去的杨国柱,一旁的顺宝等人虽然心中羡慕,但也只能暗暗撇了撇嘴,嫉妒这个家伙的好运。

夜已深,但德胜门外的枪声依旧响彻着天空,多尔衮呆呆的坐在宝座上。左边站着他的正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右边则是两名十二三岁的孩子,这两名孩子分别是他的女儿爱新觉罗.东莪和儿子爱新觉罗.多尔博。

此时的多尔衮面色显得格外蜡黄,他拉着晋博尔济吉特氏的手说道:“时间到了,盛京城看来是守不住了。不过如今明军的注意力已经全部被吸引到福临门,我已经安排一万精兵在今夜一更时分护送你们从北门突围。趁其不备应该能突出去。你们要记住出了城门就要一路往北走,走得越远越好千万不要想着为我报仇,明白吗?”

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已经哭成了泪人,她握着多尔衮的手哭泣道:“皇上,要不您就和臣妾一块走吧,两个孩子还小啊,他们离不开您!”

“走?”多尔衮惨笑一声,“父皇和皇兄辛苦打下的大清国在朕的手中就这么没了,朕若是像个丧家犬一般逃走,死后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父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