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零章 迁刑徒以充户(2 / 3)

加入书签

十恶就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所以杨铭越发觉得,以洛阳为东都,简直太超前了,雄踞天下正中,俯瞰四方。

“东北民风彪悍,往那边迁徙人口,要慢慢来,”卢楚道:

“河北遭遇连年大乱之后,许多郡县已经成为宽乡,需要外来人口填充,而不是往外迁徙,山东也是如此,山西情况稍好,却又是我关中东面屏障,不宜再迁了。”

河北和山东,是近几年兵变最多的地方,以至于有些县城损失过重,人口大量流失,已经出现田多人少的迹象。

而大隋一直以来,都是狭乡(人多田少)人口往就近的宽乡(人少田多)迁徙,山东与河北的人口已经不算富裕了,毕竟这两个地方就是天下粮仓的华北平原,又是修运河,征讨高句丽死人最多的地方,所以当下,田亩与人口之间的比例,是均衡的。

大家比较倾向于高句丽之战,让对方吓破了胆,畏惧大隋,所以裴矩才会这么顺利,这当然是其中一部分原因,另外的原因,大概就是大隋允许他们继续管理旧有地盘。

剩下的,就是靠裴矩的个人发挥了,你得把人家哄住才行,让他们能够放心的依附大隋,骗人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宇文述吃着肉,哈哈笑道:“还得是裴公啊,真乃今之张仪,不过河北、山西、山东在去年的时候,已经往高句丽旧地迁徙三万余人,约五千户,这次往东北迁徙,是不是换个地方。”

杨约笑道:“换哪呢?南方人肯定不会去,北方也就剩下关中与河南,这是我大隋国本所在,不能迁,所以还得从山西、河北、山东迁徙。”

关中与河南,向来是大隋最大的兵员储备所在,又是粮仓,人口从来没有流失过,一直处于增长趋势。

这个均衡,是虚假均衡,因为平民的授田,普遍不足额,但是下面报上来的数字,显示是均衡的。

大隋的均田制,本来就是一本烂账。

卫玄道:“我们在明年,肯定需要尽早迁徙一批汉民过去,胡汉混杂,有利于地方治理,臣以为,可以盘查天下狱所,轻罪者,愿举家迁徙东北,可赦免其罪。”

“这个主意好,”杨铭放下汤勺,点头道:

“靺鞨与契丹已经愿意归附,我们这边动作慢了,恐会生变,毕竟那里也生活着很多突厥人,这是一个立场摇摆的地区,如果不是始毕西征,我们也没有机会攻略东北,卫公此言,可为上策,但还可以放宽一些,只要不是十恶大罪,皆可以此免罪,朝廷还会给予盘费工具,助其早日立稳脚跟。”

当年洛阳建成之后,便有天下富商总计六万余户迁往东都,随着大运河的贸易逐渐发展,往中原迁居者,为天下最高,远超关中及其它地方。

杨铭听到杨约的话,没有吭声,而是低头喝着肉汤,他其实是希望关中往东北迁徙的,可以有效的分化关中的门阀势力。

再说了,高句丽就是从山东、山西、河北迁徙过去的,东北如果还是这三个地方,以后洛阳以东,完全就是三省世家的天下了,会对京师造成极大威胁。

但你想要关中人去东北,眼下完全是痴心妄想,但凡生活过得去的老百姓,都不会去,何况是世家。

人家世家还想着让别人做开路先锋,把那里治理好了,他们再去捡现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