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都、河间联盟 18(2 / 2)

加入书签

顾荣的‘一扇退万兵’流芳千古,这是对士族统治社会的最有说服力的阐释。士族社会名士‘威望’糅合于‘权势’之中。宋朝之后的小农社会之中,没有人有这种威势。即使是朱熹、王明阳也不行。顾荣在当时的大名士中也排不进前十名。

在这一时期,即使在农民起义军中,中级军官中也充斥着大量寒士。破产的中小地主也会带着部曲,乡里加入起义军。起义军的最底层士兵还是流民为主,但是中低层军官却充斥着大量破落地主。这一时期的农民起义和其他朝代不一样。这一点在王弥起义军中比较明显,有名有姓的军官均是破产寒士。东晋末的孙恩、卢循起义军中,这一现象更加显著。这表明了士族(包括寒士)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力量。而南北朝之后的隋末农民大起义中,中级军官大多是农民。如瓦岗寨起义。这表明隋朝士族,最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力量了。

青州起义军的首领是县令刘伯根,大庄园主王弥带领家族部曲参加了他的队伍。王弥的爷爷曾经做过太守,在当地威望很高,刘伯根就让王弥做了他的长史。史书说他们利用封建迷信鼓动青州人们造反,其实农民造反这事一般是鼓动不起来的。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被严重恶化的生计所迫。卖儿卖女,人相食,不造反行吗?起义军一开始很火,将东海王三弟的部队打败。

顷刻,潘滔鼓手笑道:“对,陈敏是七品劣士。”

东海王也恍然大悟,微微含笑,心想:刘舆真是长于争斗。这样的坏招也想得出来。

在刘舆的建议下,东海王令命苟晞就近援青州,而让荆州刘弘、陶侃攻江南陈敏。

又写信与顾荣等江南名士大族,请其勿栖身七品劣士门下,自污家门。陈敏是从北方派到南方做官的。所以南方士族也不知道他的士品。

不久之后。刘舆的战略显出巨大作用。苟晞进入青州,很快镇压了农民起义,头领大多被杀。王弥也带着自己的亲信逃出青州。但全国饥荒还在延续,星星之火还会燎原。

而在荆州刺史刘弘的大力支持下,陶侃连战连捷,江淮震动。顾荣、甘卓等江南名士并非真心跟着陈敏干。在接到东海王来信之后,对于陈敏更加厌恶。东海王谎称陈敏只是个七品的劣士。

在陶侃的军事压力之下。顾荣、甘卓开始转变态度,和陈敏划清界限,最终陈敏兵败身死。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甘卓在顾荣的劝告下,改旗易帜,反对陈敏。而陈敏亲率万人来攻,顾荣站在城楼上痛斥陈敏作乱、凶残。然后羽扇一挥。只说了一句“尔等还不散去”。陈敏手下一万南兵竟自行溃散,陈敏落荒而逃。由此可见,士族在当时汉族社会里的强大影响力。

陆机死后,顾荣是江南名气最大的名士。曾做过‘中正’一职。其在士族中(包括寒士)拥有强大影响力。陈敏的中低层军官多是南方士族,顾荣才可‘一扇退万兵’。

西晋后期。在地方士族崛起过程中,召募大量士族私属武装家兵、部曲等。即使中低级军官也是‘寒士’,士兵与其将领保持着封建依附关系。这样侥幸士兵立功了,在政府看来也是他们的所属将领立功了。士兵地位变得极其低下,几乎很难晋级。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南朝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