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元311年 相死帝囚7(3 / 3)

加入书签

但是这个儿歌仍然说明一个史实,那就是关中豪族既有庄园又有牧场。他们有骏马,有骑士,他们的私人武装的战斗力远远超越中原豪族。这就是为什么中原士族要么迁移,要么建立坞壁自保;而关中士族却奋起抗击的原因。

贾疋、索綝、曲允此三人起义,兵攻长安,雍州各地晋民纷纷响应,与他们关系密切的胡部酋长也有跟随,一时间竟有数万人同攻长安。匈奴汉中山王刘曜以善打硬战著称,一面向刘聪乞求援军,一面奋死抵抗。两军相持不下。

未几,边关传来阎鼎携皇太子入关,贾疋马上出兵相迎,建立行台。这是头一次中原皇帝被外敌掳走,没有先例,所以还是皇太子监国。但是这个时候,东方方镇还都默不作声,不太承认他们。

却说石勒计杀王弥,使中原胡势骤减。由于幽州王浚实力太强,石勒不想回赵地,就想在郑州一带建立根据地。在兖北又遭李矩等豪族武装阻击,未能成行。中原残破,十屋九空,不能供养其五万大军,僚佐建议攻击东吴作基地。说,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于是石勒允准,大做战船,准备来年攻东吴司马睿。

钢指戒

可是阎鼎手下将士全为秦州人,全要回家。阎鼎不敢驳军心,竟然带上皇太子一起西去。

有人说他有大志,有什么大志,不带上皇太子,冠军将军封号立马就丢。更可怕的是,不经皇太子同意,自回秦州,皇太子后面给关中各刺史下道命令,就能要了阎鼎小命。

什么也不怨,只怨荀藩把他当救命稻草,封官太重。阎鼎强行拉着皇太子、荀藩西行,荀藩众人不愿西去,纷纷潜逃,有被阎鼎抓回的就赏他一刀。荀藩自己逃到开封,也不管什么皇太子不皇太子了。

可是阎鼎刚过潼关,便被贾疋挡下,贾疋是雍州豪强,年初还是安定太守。

前汉杀了南阳王司马模,前汉中山王刘曜镇长安。贾疋和豪强索綝(书法家索靖之子)、曲允不想当胡臣,就联合起来,一起攻长安刘曜。

这些人不仅是雍州的地方太守,还都是关中豪族,索綝的父亲、叔叔在敦煌五龙中占了三个,其父索靖是五龙之首。

贾疋是三国谋士贾诩曾孙,青年时就名扬关中,胡汉两道都要给面子。他做一城太守,连刺史都怕他。

曲允祖上为关东大族,后迁凉州(兰州到西宁一带),世代出武将。三国袁绍前期第一名将曲义(麴义),便出其族。三国时,曲家和马腾、韩遂在关中鼎立,后杀韩遂降曹魏。曲允家族三人同时为关中太守。曲允家族还有一套独特的步兵对骑兵战法,在《三国演义》界桥之战中,曲义以八百步兵挡住公孙瓒上万骑兵的轮番进攻,精彩绝伦。曲允家族后来远离中原,在青海一带世为大族。在北朝时,曲允后代还跑到吐蕃建立高昌国,国王因娶隋朝公主,不愿与李唐合作,后被唐灭。但此后世代在兰州为官。

曲允主家时,陇西有儿歌“曲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用红漆刷门,青漆刷楼,我想没什么大不了,也许只说明边疆的人没见过什么世面,就如同我们以前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现代化”。这首儿歌到了二十一世纪,在史学上竟还出了名,因为它是“青楼”一词最早的出处之一。悲催的历史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