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元311年 历史总结8(2 / 2)

加入书签

钢指戒

那晋武帝这样做是怎么想的呢?这里有一份文献,是西晋大臣段灼的上表,从中或可窥其一斑。

段灼说,灭周者秦,非姬姓也;代汉者魏,非刘氏。他是说前朝都是被别人家推翻,今天国家最重要的事,就是广封同族,信任同族子弟。即使将来某一日,他们有篡位成功者,你晋武帝还是他们的祖宗。即:“神器不移他族,则始祖不迁之庙,万年亿兆,不改其名矣。”

万年不改(晋)名!悲催了。在统一中国的王朝当中,西晋就比秦朝多干了几年。从公元280年灭吴统一中国,也就维持了三十多年。东晋只是个地方政府,地域没北朝大,人口数量差得更远。只是到唐代才被后世的封建王朝尊为正统。

在历史上,大多王朝都强调人的作用,认为用人得当,就一切ok。其实更重要的是完善的制度,所以我们今天的社会讲“法制”。像没有严格的科举制,就不会有大量的平民出身的官员。

晋武帝不知道,像汉朝那样在中国封建史上能维持四百多年已经是最顶呱呱的了。没有一个封建王朝比汉朝长。

在藩王督军事这件事上,有人是这样认为的。晋朝皇帝取得皇位不正,国统不正,不能昭示后世。连晋朝历史学家都说晋朝是“道不正,义未尽”。在那个儒教已确立三百年的封建社会里,自信的晋武帝唯独在“国统”这一点上不自信。有鉴于前面二个类似的政权(王莽、曹魏),维持时间都不长,所以越疑越怕,最终采取了“拔苗助长”的方法。

西晋第二个独一无二,就是取消州郡兵。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为后代王朝谱写了血的教训。

王弥、石勒作乱前期,他们既没有军事才华,又没有文人辅佐,但就是灭不了。王弥、石勒只要躲开二支正规军,就不怕被消灭,杀太守,杀刺史,如入无人之境。

而晋武帝为什么要罢州郡兵,段灼给武帝的上表中也提到:就算大晋皇帝代代圣贤(这是一种拍马屁的说法),可是诸侯后代却有可能出现不肖之人。“天下有事,无不由兵,而无故多数兵本,广开乱原”。所以除了禁军,兵是越少越好。

再说官员绝大多数来自士族。他们有部曲。每年军费省了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