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 人间有情,勿失勿忘(3 / 4)

加入书签

小民稍得安慰便放下心来,最起码这一夜还能小得安睡。可是对于真正有着战争经验如祖青之类,哪怕并没有身临战场,也能猜到城外战事进行得很不顺利。

像是开战伊始,那持续长达将近一个时辰的厮杀声,当中其实有几个很不明显的起伏。普通的民众乏于经验,自然不会分辨得出,但祖青听在耳中,内心却有了几分笃定。

后半夜时,有人熬不住夜深徐徐睡去,但是忽有金戈铁马之声陡然入梦。梦境陡碎,扶榻惊醒,迷茫中侧耳倾听,才知并非是梦,城外的确已经是热战正酣,杀声震野。

虽然城内已经实行了严厉的宵禁,一旦入夜之后,任何人都不许于街巷游荡,甚至就连房间中有灯火光芒透出,都会有巡城兵士凶猛冲入,杜绝一切私下串联的暗室之谋

但是当察觉到城外战斗已经开始后,关乎到自身安危生死,还是有大量的民众冲出屋舍,集聚于街巷之间,翘首踮脚望向城外已经被战火映衬得一片火红的夜幕,努力想要从那杂乱的厮杀声中分辨出战事孰优孰劣。

护国寺中,气氛同样肃杀紧张,多处房舍灯火通明,所有人都了无睡意,迫切想要第一时间知道这一第一场战事胜负如何,因为这对人心是否能够归安、城池是否能够固守至关重要

被软禁在张家院舍的祖青同样无眠,他虽然不像其他人那样表现得坐卧不安、惶恐有加,但此刻临窗而立,扶在窗边的手指时而收紧、时而舒展,显示出内心同样不甚平静。

不过这一点温馨时刻也并没有持续太久,晋军王师步步逼近信都,站在城头上已经清晰可见城外那旌旗招展、战鼓轰鸣,大战一触即发,身在城中,又有何人能够幸免

虽然眼下出现在城外的只有数千步卒,而城中已经集结起多达三万余众的兵力,但谁都知道,晋军单单于东武城驻防兵力便将近十万之众,这区区几千步卒只是晋军前锋而已,后续大军肯定会陆续而来。

有鉴于城中人心涣散,虽数万之众但却如一盘散沙,为了将士气稍作回挽,坚定守城军心,张豺便打算趁着晋军大部还未尽数集结城外,抢先出城先攻一阵。虽然胜负仍是莫测,可一旦晋军大部入此,守城羯军将更加没有机会。

这一次出城作战,张豺打算亲自坐镇督战,务求先挫晋军锋芒。临战前夕,于护国寺集宴时流,维稳人心的同时,也为誓师必胜。而祖青这个婿子,同样也在邀请之列。

宴席上,张豺无论说些什么,祖青都只是冷眼以望。一直等到宴席结束,也未发一言。罢宴之后,张豺自率家众前往城门处军营入宿。而祖青刚待要携妻归去,却遭到了阻拦。

反倒那位阿冬娘子,却是内外如一的平和。她自室中起身,缓步上前踮起脚来将一件御风的大氅披在了夫郎身上,而后便从背后死死抱住了祖青。祖青反手将小妇人揽入怀中,视线仍然须臾不离战火熏烤的夜幕。

城外的厮杀声自开始之后持续了将近小半个时辰,之后便暂告段落,街巷中翘首以望的民众们似乎忍耐不了这种近乎死寂的宁静,纷纷大声叫嚷求问战况如何,同时也是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这种混乱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便有大量兵众自城中营垒涌出,开始驱赶长街上所聚集的民众,很快街巷便被肃清一空。这些甲士们仍然是一如既往的粗暴,但在此刻,民众们除了惊惧之余,竟然难得的生出一丝安心。

小民哪知战事诡谲凶险,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看来城外战事进行颇为顺利,否则这些悍卒就该要出城助战,哪还会有心情继续留在城内欺侮小民。而只要城池一日不破,眼下这种虽然谈不上舒心、但起码生存还能继续的日子便还有持续下去的希望。

然而这些小民却不知,城中民巷、兵道并无交错。就算真的有援军大举增援于城外战场,他们也是无从察觉。

“此番出战胜负难料,目下城中也是人心混杂,护国寺内亦不能外。妹婿你新贵骤显,难免招惹群妒众忌,此际还是暂留舍内才可得保万全。”

负责留守护国寺的张苌出面留宿祖青,但观其身后贲士林立,虽然语调仍是温和,但很显然不是要征求祖青的意思。

祖青自然也知,他的心迹对张氏父子而言已经不是秘密,对于自己被软禁的事实也并不感到意外,闻言后只是轻笑点头:“夜已及晚,我也不是府上新客,舅兄不必再关怀起居。丈人出征之后,家事国事俱系舅兄一人,还是要多做保重。”

话语听起来倒是不错,可是祖青却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调讲出,便近似于意指张豺此番出战凶多吉少。饶是张苌素来稳重,听到这话后,也忍不住怒视祖青,一直看着他转身入舍,才恨恨离去。

这一夜,对信都居民而言可谓十足漫长,辗转难眠,不独独是因为那夜幕中不断响起的战鼓声,更因为心内的焦灼。不知有多少人扶栏远眺,苍穹上几点寒星忽明忽灭,更是扰人心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