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太祖臂搁(2 / 3)

加入书签

传世臂搁中,以竹刻臂搁,雕玉臂搁、次臂搁为最多,尤其是竹刻臂搁。

竹刻臂搁是刻制最多的竹刻品之一,也是竹刻艺术的主要代表品种之一。

明清两代的竹刻名家,几乎都竹刻臂搁传世。

无论是“金陵派”、“嘉定派”还是浙派的“留青刻法”、“陷地浅刻”等等,仅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朱三松人物图臂搁:这是一种明万历至崇祯间由朱稚征(1628—1644年)刻的臂搁精品,朱三松,名稚征,三松是他的号。他是嘉定派竹主和创始人朱鹤的孙子,秉承祖业,把嘉定派的高深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所刻的人物臂搁,笔筒等等竹刻作品,无不精致深厚,生动自然。

“居然还有这样的东西,挺有意思的。”韩雅惊讶地说道。

文房四宝人人都知道,就是笔墨纸砚,但是臂搁什么的,不是那个年代的人,还真没有多少人认得的,毕竟现在写毛笔字的人都很少了。

正如林萧所言,臂搁是书写绘画时垫臂肘的用器,也叫搁臂、腕枕、秘阁等等,其中秘阁的称谓是从古代的藏书之所——秘阁转化而来。

臂搁的出现,与国古代书写用具和方式密切相关。

古时候,人们写字时手拿沾满墨汁的毛笔,悬腕自右向左竖书。这就使得稍不留意,手臂、衣袖就会刮到写完的东西上。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之事,有人就想出了用东西把臂肘垫起来的办法,后来逐渐加以改进,成固定的形成,臂搁这种文房用具就成了书斋中不可或缺的集实用与观赏于一身的案头小品。

臂搁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名品荟萃。

明代屠隆在他的专著中记载,“有以长掸古玉赢为之者,近以玉碾螭文、引蚕、梅花等样,长六、七寸者。有以紫檀雕花者,有以竹雕花巧人物者。”还有“倭人造墨漆秘阁,如圭元首方下,阔二寸余,肚稍虚起……长七寸,上描金泥花样。其质轻如纸,为秘阁上品。”

实际上,除了屠隆所提到的玉、木、竹、漆质的臂搁外,也还有以象牙、瓷等制成的,这些从考古发掘和传世之作中都已经得到了证实。

由于质地不同,臂搁的装饰手法也不同,有浅雕书画怡情的,有镌凿诗句为座右铭的,有刻饰花草人物、历史故事等欣赏多,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