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2 / 3)

加入书签

解决通货膨胀的办法就是增加生产,减少货币供应,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很困难。

虽然华夏建国之后是搞计划经济,但是隐性通胀在国内依然持续了好多年,苏联也有相同的遭遇。

当然了,现在来说,华夏货币超发,有一个更大的背景,就是美元超发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如果把本币跟一个好的货币挂钩,就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发展中国家政权不稳定,掌权的人没有长远行为,今天上台了今天就开印钞机,所以发展中国家通常都会把货币搞得乱七八糟。

事实上华夏在这方面一直以来还是做的不错的,尤其是在1994年那场改革后,政府就把财政超发货币这个龙头关上了,但是倒过来看,这几年美元超发得一塌糊涂。

政府发行纸币,实际上不是很久远的事情,1935年国民政府才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完成了法币化。

为什么会发生以纸币代替贵金属这个转折?其中一条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就是贵金属作为交易的媒介不是那么方便,沉甸甸的、目标又大,容易被贼惦记。

不过统一发行货币的权力是把双刃剑,国家拥有了它之后,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个权力,这是现代经济史的一条中心线索。

国家发行票子本身有巨大的好处,法国历史上每当国王有了财政困难,往往从这个环节下手,铸币的名义值与实际的含金量之间开始有了差额,这就是劣币的由来。

所以很多势力都要争夺国家政权,从经济角度看首先就是争夺铸币权,从经济史来看,很多国家在很多时候都经不起印钞机的诱惑,把手里的印钞机开得快一点,就可以解决财政缺钱的问题,所以金本位解体后,全球经济的波动就不是金本位时代可以比拟的。

在政府介入货币领域后,当政府有财政需要的时候,本可以靠税收体系征税,但很多没有完成现代化改造的国家税收基础很薄弱,也不愿意通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发放国债来筹钱。

在政府机器运转又需要大量钱财时,它就直接印钞,从历史上看,这样做后来都酿成了大祸,最著名的就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钞票印得离谱,物价指数有过每月上涨500%的纪录,德国那场危机最后导致了希特勒的崛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华夏国内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在抗战胜利后,委员长他要打内战,但又没有税收基础,所以只好直接印钱。

那个时候的记录,每月通货膨胀率大概是50%以上,这累积起来是非常惊人的,而且为了让老百姓接受这种越来越水的票子,还规定民间不得持有美元、英镑、黄金、白银,强力推行这种政策,把民间的贵金属全部收掉,你只能用它发行的金圆券,而金圆券越印越多,使国统区民不聊生。

华夏建国之后,在货币问题上接受了以前的教训,接管明珠后的第一仗就是打通胀的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