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王门立雪(1 / 3)

加入书签

常晋心中一震,从穿越开始,他脑海中就不断思索这个问题。到底怎么样做才算是儒生?前朝编撰的《字经》他也翻阅过,上边的解释很清楚“儒,柔也,术士之称。”

在圣人之前,儒生只是有学问一类人的统称。待圣人出世,儒的定义就变具体。只有学圣人言,遵圣人训的书生才能称为儒。

如果在道法尚未显圣的时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就可以将儒者概括。

可现在这番境地,道家日益壮大,神通显圣,儒生再闭门谈“治国平天下”,就有点力有不逮了。

其实这个问题不单自己在思索,相信很多大儒都在思考。

问了几个问题,王九渊也暗自颔首不已,眼前这书生的确不一般,对于儒学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虽然这些见解浅薄,但至少说明他在用心思考,这和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书生有很大不同。

想到这里,他突然开口问道:“允升,你读书识字到底是为什么?”

一般的书生,听到这问题,估计丝毫不会犹豫,开口答案大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说辞。

常晋知道乖崖先生非常人,自然也不愿拿那些泛泛之谈搪塞,当即直指本心,将自己的困惑托出道:“今日读书识字,只为科举。至于日后,学生不知!”

“哦?”这个回答确实出乎王九渊的意料。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坦白的回答,顿了顿又问道:“科举得中,踏入官途,你做官又是为什么?”

常晋这次上门,就是想解除心中的疑问:“不知先生是否能够释惑……”

“你来的正好,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看看有什么感想。”王九渊说完起身,从旁边书桌上拿出一叠书稿。

常晋恭恭敬敬的接过来,只见纸张上写满方正的楷体,他一一翻阅,感慨不已。

“让治下百姓吃饱穿暖”

“那就是治国平天下了?”

“非是治国平天下,”常晋摇摇头道。自己的想法和治国平天下相近,却又并不是如此。这想法在心头很模糊,他也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来回答。

说到底,还是自己学问没达到境界的原因,不能讲心中的想法概括出来。

“这样呀,你心中困惑我已经知晓……当年我也曾经历过。”王九渊却笑着捋了捋胡子,朗声道:“你心中的困惑只有三个字‘何为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