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卧虎藏龙(2 / 3)

加入书签

所幸,孙策性阔达。上佳资质,又持之以恒。再得好友庞统,课间私授。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谓“钟鸣鼎食”。自时钟技艺大成。蓟国精准计时器,大行其道。

太学亦建有自鸣钟。

课业,分早中晚:晨读、晚修、日课。

日课,又分“大课”与“小课”。因大课多在堂内传授,故又称堂课。授业之处,便唤“课堂”。

只因钟繇乃书法大家。

若无需名家范版,则版税悉归原作者所得。事实证明,名家书录,销量大增。

书本之用,毋庸置疑。

无论一家之言,还是百家公论。只需遍传内外,海内拜读。书中之言,必有人信,有人疑,有人半信半疑。亦有人嗤之以鼻,如临大敌。

蓟王,先笼络信众,再向化疑众,放逐顽众,最后灭尽敌众。而后,四海皆准,世界大同。便是所谓:『天地一;大同异』。

“速去课堂。”晨读毕。见孙策仍苦思榻上,庞统遂下榻唤道。

“(五经)博士何人?”孙策这便回神。

“乃南州高士徐稺之子,徐胤。”庞统耳熟能详:“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隐居不仕。公府礼请相见,固病不诣。黄巾乱后,寇贼从横,皆敬其礼行,转相约告,不犯其闾。”

好友当面,孙策不做遮掩,这便笑道:“既隐居不仕,何以至此?”

“此一时,彼一时也。”从父庞德公,亦是隐士,庞统自有说辞:“时南州高士徐稺,亦屡辟不就。且传语郭林宗:‘大树将颠(覆),非一绳所维(系),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一金知人心。

授人以金,授人以书。本无不同。目的也简单:明辨是非。是,则与子同袍。非,则与子割袍。

“岂曰无衣?”

太学袍,出自儒服。太学生日常坐卧起居,如“林宗巾”、“陈蕃榻”等,皆有典出。底蕴深厚。

孙策初来乍到。虽美姿颜,好笑语,却不敢恣意。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毕竟行伍出身。与经学世家子弟相比,五学根基,相差甚远。若平常入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亦无妨。奈何乃儒宗入门弟子。学坛上下皆以为,必有过人之处。课业之博大精深,可想而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