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先敬罗衣后敬人(2 / 2)

加入书签

话题再说回到炸鸡店老板接触过的众多投资者,那些年轻的投资者中,有很多人对炸鸡店老板的话不屑一顾,炸鸡店老板也不屑于去解释什么。遇到了是缘分,能够愿意让他说两句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如果要是以炸鸡店老板的投资能力和身份,正常被人雇佣出门讲课的话,一节课绝对是5位数以上。

本来就是萍水相逢的关系,对方何德何能让炸鸡店老板反复劝说对方,让他相信自己并听自己的话呢?

所以炸鸡店老板会格外看好那些愿意听他话的年轻人,他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说的话,有可能只是适应这个时代,下一个时代或者说过几年就不会适用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怎么可能会是这种一看就很low的炸鸡店呢?所以他们对炸鸡店老板的话往往是不屑一顾的,甚至都不愿意去听一听,或者想一想对方的话里到底有没有道理。

先敬罗衣后敬人,很多时候是在人们日常的社会交往过程当中一条默认的规律,很多行业的人也都会墨守成规,默认这样的一条规矩。

说实话,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这样一条规矩确确实实是行得通的,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可以从他的衣着、言行举止各方面进行考量。

但是,这仅仅只局限于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正常的生活,对于投资者这个群体而言,尤其是对于职业投资者而言,这是完完全全不适用的。

打个比方就会很好理解了,比如,可以通过一个年轻人的穿着情况,判断一个年轻人是否有钱,是否有高的社会地位,但是没有办法或者说很少有办法通过一个退休老人的衣着和生活情况判断对方的经济能力。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些人和年轻人的心性已经完全不一样,他们穿衣,不再是为了追求那虚无缥缈的所谓品味,他们穿衣不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和地位,纯粹只是为了舒服、保暖、好看而已。

说实话,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品牌,如果刨去到品牌效应,那其实好看的东西,实用的东西真的不贵,这一点在投资圈内会尤为明显。

就比如炸鸡店老板之所以没有像其他人想的那样开一家会所或者是茶室,其实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开不起,而是因为他喜欢炸鸡,而是因为他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他喜欢和这么多投资者交流的感觉。

他就喜欢这种烟火气,就喜欢这种接地气的生活,他已经不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来彰显一些什么样的东西。

所以,那套先敬罗衣后敬人的理论在这里是完全不适用的。他就好像是一个出世的人,与当前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这也是很多职业交易者,尤其是做的很成熟的职业交易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被其他人看出来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