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冰(3 / 3)

加入书签

任何一招变招,都要花费极大的心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改变战局,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练武的人,不能掌握自己的身体,那是何等不自在的一种情形。

至于刚才龙道人说他和许长春之间相互防备猜忌,联起手来还不如一人之力,这倒也不是胡说,踏水而斗本来已经是极为艰难,充满变数了,再要三人一场混战,结果谁都难料。

在场的三人,全都是心姓通达之辈,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程度,精细入微。

自然是不愿意,平生变数,在战斗中掺杂太多的意外状况。

普通人如果水姓极好的,也能在大江大河中踩住水,把上半身露在水上,不管水有多深,远远望去就如同淌水过河一样,但再想要在这基础上把水线提高一些,露在腰臀一下,却是绝不可能了。唯有拳法高手,在练出了内家真劲之后,可以自由闭住毛孔,两脚的十根趾头运用的和手指一样灵活,体力大大超过常人,这才能淌河过水,如过山中溪流,再要水姓过人一些的,那可真是多大的水都淹不死人了。

不过,在水面上交手,想要光凭一双脚踏水而行,那也都是传说中的事情,连少林寺的祖师达摩,尚且还要借助一根芦苇才能渡江而行!拳法武功再高明,总也有体力耗尽的时候,人又不是水中的精怪,自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凭空踏浪击水的。

如果踏在水里,脚踩浮冰,硬挺着不使身体沉下去,这最少也要有内家功夫大成之后的体力才能做到,要水不过脚面,身子上提,如履平地,可以和人任意交手,进退自在的,这却已经不是纯粹的拳脚功夫所能做到的了。

不但如此,踏在巴掌大小的一块浮冰上,和人生死相搏,脚下水面浮沉,轻柔软糯,比雪地里还要不靠谱,一身气力全靠着脚下浮冰的一点浮力支撑转换,这本已经是难到极点的事情,但之后还要计算鄂毕河水流湍急,随波逐流,想要稳住身体都是一件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更不要说,在此基础上,借力使力,想要施展出自己一些独门的拳法神通,猛力的发劲手段。

只因为,人本来就是陆生的“动物”,就算拳法练到神乎其神,天下无敌,只要不是传说中的神仙,可以凌空虚度,驾驭长风,那就要脚踏实地,力从地起,否则许多的对敌手段就根本没法发挥出来。还有步法身形,速度上的牵制,都是很大。水面浮冰,力大则沉,作用力决定反作用力,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总不会有人自己能拎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吧!

所以龙道人宁愿在自己心灵破绽还没有完全弥补的情况下,和王禅一对一的单挑,也不想一上场就来个三国大战。那实在是太耗费心神了。

表面冰层破裂开来的鄂毕河河水汹涌,巨大的冰窟窿里面密密麻麻的浮冰随着浪花涌动,哗啦哗啦的,不断涌上四外的冰层,将大片大片的积雪全都吞掉,河水阴沉,冰冷刺骨,白雾翻动之间,叫人一眼望去,就忍不住心惊肉跳起来。

但是王禅就那么双脚站在浮冰上面,随波而动,载沉载浮,如同水中的浮萍,水面一直都无法真正没过他的脚面处,任凭脚下浪花翻涌,他也都站得稳如泰山一样。

如果这时候有人能够十分接近的仔细观察他的后背,就会发现,王禅的两肩往下,无数块肌肉正在飞快的颤动着,每一块肌肉都勾连着脊柱大筋,随着波浪的运动不断做着最细微的调整。与此同时,他的两条胳膊微微张开,正以一种绝大的力量,搅动着方圆数尺的空气,维持着整个身体的平衡和上浮。

(未完待续)

无处借力,什么高手都是无源死水,空中楼阁!

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搏杀,难度之大,只要是稍稍想一想,就叫人心里发寒,王禅此举真是异想天开,匪夷所思。

高手相搏,生死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在王禅明确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可谓是将三个人之间的这场战斗,彻底提高到了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凶险境地。稍一疏忽,就要葬身水底。

王禅身法武功,脱胎于少林,后来又综合了三卷黄庭经中一些道家练气轻身的法门,才借助兵家神通,在没有结成金丹之前,就能施展出来“草上飞”的轻功身法,两臂借力之下,脚下轻动灵活,来这么一招,正是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并且在水面上交手,最大的弱点就是,身法远远不如在岸上随心所欲,灵活自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