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章 师叔作兄弟(1 / 2)

加入书签

王爷曾祖也亲自给他指导过不少,他也利用一切机会向众多武功高手学习,尤其是和小柔在一起的那两年,他住在小柔那里,两个人有空就在院子里切磋武艺,著名的西凉马家枪法他也学到不少。

弟弟赵光在山上也有单独的师父教他,也向焦仲卿和刘续舅舅学过各自的绝活长项。来京城后,则是专心地跟父亲学习百鸟朝凤枪法。小家伙悟性很好,而且专心练一门,所以现在对百鸟朝凤枪已经学得很有水平了。除了在军校,赵光就是回家学武功,不像哥哥经历那么丰富。

这位师叔的年纪可比父亲小得多,也就二十几岁的样子,也难怪,曹智说他是师祖最小的儿子。

曹智说,既然你们俩都姓童,都是20来岁,不妨各论各叫,以兄弟相称吧。

赵通和童威两个人互相第一印象都很好,相约还要经常联络。赵通心想,父亲就是童老先生的关门弟子,那这位师叔怕是并未得到过师祖的亲传了?

赵通给自己起的化名叫童绍,因为从小在府中和王爷曾祖山上的下人们都称呼他“通少爷”,有时就干脆叫他“通少”,他就这么取了个谐音,便于掩护,自己听了也不陌生,有利于行动。

曹智也亲自来客栈看过赵通和王勇,因为他从言谈举止上就能感觉到,这个叫童绍的年轻人并非等闲之辈。王勇很懂事,从来不多话,只是陪坐,几次之后,曹智干脆就只来找赵通说话了。

有一次,曹智对赵通说:“童公子年纪轻轻,却有着超越年龄的见识和气度,来日必有大作为。本王有位与公子本家的故友,出身武术世家,恰好也到许昌来了,不防引荐与公子认识。”

赵通连忙起身施礼感谢:“蒙殿下抬爱介绍与故友高人相识,在下真是万分荣幸。”赵通对外说他20岁,曹智都觉得他所呈现出的气质和底蕴超于这个年龄了。

曹智又说:“童公子的这位本家,就是著名的‘百鸟朝凤’枪法创始人童渊老先生的后人,是他最小的幼子童威。当年老先生只收了三位高徒,其中入室弟子张任、张绣如今已不在了,现在只还有一位百鸟朝凤枪的传人,就是著名的赵龙赵子云将军。”

曹智介绍这两位“本家”认识后,他就要赶回成都去接罗敷了。他人在许昌,心里始终惦记着罗敷。这还是他们成亲后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分开,现在哥哥又当了皇帝,他就更加担心洛儿的安危。早就着急得不得了,这回母亲刚答应放他走,他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出发了。

曹智对赵通说:“赵光小少爷还得在此地等皖南王爷多久?本王急着去成都办事,要不要你们与小少爷先去他父母那里?本王很抱歉,真的不能陪几位在这里久留了。”

赵通正好有了留下来的理由了,就对曹智说:“殿下好意,王爷之前也说过要带小少爷去成都看望父母。在下前日和王爷的手下联络了,王爷还要过些时日方能得空,如果殿下方便,就烦请带我家小少爷先去成都也好。在下一是要等王爷,二是刚承蒙您介绍认识了新朋友,还想留下与之切磋交流一番。”

赵光已经向哥哥汇报过,他在宫中的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已经成功结识了曹沛的两位夫人、一位美人以及曹智母亲边夫人的多个侍女,与她们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任何时候有需要,都可以再联络。

什么?这人是父亲师父的儿子?那不就是自己的师叔吗?赵通压抑住内心的兴奋,真是他乡遇故人啊!

母亲常说凡事皆有因果,此番执行任务超乎预期地顺利,不就是父母种下的因,自己在收获他们的果吗?

本来还担心第一次来许昌,一切工作都要地毯式地一点点去铺垫,却没想到,先是遇到曹智,无意中帮忙提供了自己摸索几个月都不可能得到的极其重要情报,如今他又要介绍自己认识这个神奇的人物了!

赵通的武功是在山上跟着王爷曾祖给他请的师父学的,也是位世间高人。赵通也使枪,但是百鸟朝凤枪法,他学得不如弟弟精。他来成都后就进了关将军的军中,也是零零散散回家时请父亲教过他一些,然后自己找时间练习、摸索。

赵通的功夫学得很杂,除了师父和父亲教的,也有跟祝融夫人学的、跟关将军学的,还有以前在山上跟焦仲卿舅舅学的剑法和拳脚、跟刘续舅舅学的轻功和缩身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