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蜉蝣子,评教化(2 / 4)

加入书签

至于能精确选择转世地点、人家、时辰的,那其实已经不是凡人了,修行至此,转世不迷,乃是鬼仙。

林正阳创造的这个《蜉蝣咒》,总述人身渺小,人力微薄,人寿如同蜉蝣一样短暂,告诫人们要趁着生前多颂经咒,多做善事,修身养性,尤其是诵读十万遍后,死后不迷,自有一尊蜉蝣圣君接引,不堕无边黑暗,来世可也尽量选择良善人家。

全篇分两部,上部讲述积累善功、阴德福报乃至于轮回之秘,下部讲述具体修持、行愿乃至于拜祭蜉蝣圣君,接引神力化解灾难的法门,末尾还有一张彩绘,绘有神圣之像,供人时刻揣摩观想行事。

“凡颂我咒,尊我教诲,多行善事,自有阴德,一成归我,三成归自用,六成则用以化解过去世中的欠债,我得信众反馈的阴德,就在死后庇护其神智不散,这就是契约,也是神人教化之功。”

教化之功,无非劝人向善。

因此人死八小时内,是个关键时候,绝不可以亵渎尸体,更不能轻易搬动尸身,也不要轻易哭泣呐喊,因为稍有刺激,死者感受到的都是放大千百倍的,很痛苦也很刺耳。

这个过程,很多死者熬不过去,性情大变,就容易放大负面情绪,沦入黑暗,再有亵渎死者的事情发生就更不必说了·····发生什么灵异事件都是自找的。

若生前有凝神功底,能保片刻清明,就能自行摆脱各种外在影响,顺应自然轮回牵引,尽可能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转世。

能去往冥府的毕竟不是全部,很多鬼生前都是在此处都是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就顺应轮回大力,依据生前的善恶偏向,随便地落入某处。

其实这个过程,依旧是存在选择余地的。

每每劝一人向善,其人所造善功,也会有部分回流,依据出力多寡分润。

林正阳这种做法,能取的不多。

只是他又明确提出,会在死后提供庇护,保人神智清明,依旧这份契约,时机到了就能再取一份善功。

所谓善功,与恶业一般,本质上都是一种弥漫在世间的力量。

人生在世,无论行善行恶乃至于非善非恶,都有种种力量牵扯,生成这些推动的力量。

因为大部分时候,根据善恶属性趋向,足够转世成人的,也是有可能误入牲畜之身,毕竟此时全凭自选,没有自我选择那自然是随机了·······

有选择的前提是能够保持自我清明意识。

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

魂魄未曾离体的时候,受到的痛苦恐惧,是一大阻碍,这一部分一千人里刷下了九百九。

熬过了这些之后,等到头七过去面临轮回牵引时,依旧能够保持清明,能够自主选择转世大致趋向的,已经是生前凝神功夫相当深厚了,非得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功底不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