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南非争夺战(四)(1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个新建成的大型军港,今天它再次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海军战舰,3艘战列舰和6艘轻巡洋舰以及6艘旧式的巡洋舰,本来显得繁忙的港口,此时更加的拥挤。

平壤港原本就是一座贸易港口,大量物资货船进进出出,现在一下来了15艘巨大的远洋钢铁战舰,加上补给舰、护卫舰、鱼雷舰艇编队等等,码头上顿时人头攒动,不过随后在一位年青年的出现,原本熙熙攘攘的场景似乎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接着便是听道一阵阵的鸣炮声。

第三阶段(1899年10月~1901年7月),由于布尔军不听从远东指导员的建议,最后被英国军队击败后,退出主要城市之后,分成多股部队进行游击战,他们切断了铁路交通,掠取英军补给后勤,随即歼灭小股英军,骚扰英国控制的市郊,甚至远袭开普中心区,英军为了应付到处袭击的布尔人游击队,疲于奔命,伤亡重大。

这是一场战争延续了2年7个月的消耗战,英军消耗战费25亿镑,死亡219420人,布尔人死于战场39900人,死于集中营279270人,在那个时候,几乎各个欧洲国家的部队几乎全部配备军乐队,他们基本上的编制是每个连队配属3名鼓手或是笛手。

实际上,作为军乐队的首要任务是替陆军指挥官传递作战信号和指示,当时的作战,只有英军主要指挥官们才拥有无线电这个好东西,但是陆军跟海军有着很大的区别,想要在战场上进行大范围的命令指挥士兵十分困难。

相较而言,依靠鼓手们来敲出作战信号,就变得十分方便可行了,19世纪陆军的战斗,所采取的最常见队型既所谓线形战术,这有利于发挥大规模排枪齐射的威力,但同时也要求是并行军时的步调一致划一,如此乐手就可以让士兵们根据他们乐曲的节奏来掌握自己的步伐,维持战线的队形。

在19世纪陆军的战场,有着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作战双方都不应主动地向对方的军乐手攻击,凡是主动对军乐手袭击的一方往往会被舆论斥为卑鄙的小人,不过在战场上,那只多股穿着迷彩服的士兵,却不按常理出牌,专门用狙击枪攻击军乐手,似的英军阵型大乱。

不过远东派出的这只多股作战部队却行动迅速,事后军事专家们才找出了答案,因为那个时候,远东的这只队伍,每个连级战队,都有自己的无线电通讯系统,从而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在兵力上英军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整个战场的实力上,英军和远东部队的距离也是天然之别。

同时这一年也相对发生了一些事情,3月1日,朝鲜红旗汽车制造公司开始生产汽油和柴油动力汽车,不过所有的柴油动力的汽车都不对外出售,只接受远东军事装备部的订单,同年年产600辆,红旗一型,作战指挥车以及陆军野战冲锋车。

陆军野战冲锋车,其实就是坦克车的前期产品,不过由于在动力上无法满足坦克车的要求,所以李宁宇只好勉强接受了这种携带重机枪和5名成员的冲锋车,同时李宁宇命令必须在一年的时间内生产出超过500辆,交付使用,但是为此李宁宇又七平八凑了200万英镑的军费。

就在英国人和布尔人打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法国人和清政府签定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随后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1899年的5月中旬,李宁宇先到斯里兰卡视察,随后经马六甲海峡去到菲律宾,在北上台湾,最后抵达朝鲜平壤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