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黄雀在后(1 / 4)

加入书签

但是,我自踏入江湖这几天,大小十数战下来,对师父所说的那番话有了新的体会。

不管什么方式的武功,最大的目的,都是为了在搏击中争先,乃至取胜。不动则已,一旦动手,就必然要尽全力将对手击败,而击败敌人的标志,要么将其杀死,要么将其打残,使其失去抵抗力和反击力。反过来,你就会被对手杀死或打残。在这一点上,人类其实跟动物差不多。

当然,也有高手约定比武点到即止,不拼死活,只见输赢。不过那是武功的另一范畴之事,不能叫搏击,只能称为交流,或者干脆就叫社交活动。

在我看来,点到即止的比武,其实是分不出真正的输赢的。因为这种场合,高手之间斗的只是精巧和敏捷,除了力量上有所保留,也无法将武功上升到心理层面。很显然,这种胜负的结果,往往是主观的,表面的。可以说,江湖上没有人会臣服于这种结果。

真正的争斗,大到群体战争,小到两个人面对面搏击,除非双方实力悬殊,一方具备压倒性的优势,胜负的结果才与心理因素无关,至少是关系并不大;如果各方面实力相当,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则是心理承受能力。这种情况下,一旦心理防线稍微放松,结果便是一败涂地,一溃千里。再好的外部条件,也无法收拾这个残局。

我想不通,为何费了这么多精神,猜出了门上的密码,却仍然打不开那扇铁门?

那声巨响并非人为的,明显是机械启动的金铁交鸣之声,而且声音是自内而外发出的。可是,直到声音停止,我面前的那扇门依然纹丝不动,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既然出了差错,为何又没有触动暗器机关?要说万方成在此处没有设置暗器,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但我没有更多时间去琢磨了。因为后面出现了偷袭者,而且,这个偷袭者的武功非一般的强。此人来自我的左后方,现在快要接近我的后脑勺了。速度迅捷,力道凶猛。看来此人一出手就想要我的命。

我剑在右手,那是为了防备暗器的。此人从我的左后方发动攻击,很有可能躲在暗处观察良久,早已对我的站姿和周围的地形了然于胸。

无论如何,这一击让我胆颤心惊,手忙脚乱。一是我没想到此处会突然出现外敌,二是我的站姿和身处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反击。前面是铁门,无法前冲避开这一击。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倒地,要么转身。

这几天以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一旦进入争战状态,特别是面对与你实力相当、甚至是武功比你更强的高手之时,首先在心理上,你不能老想着怎么退让和防守,而应该在险境、乃至绝境中反击求生。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心理上不能放松,必须保持高度紧张状态。

在险境中畏缩退让,在绝境中沉沦放弃,永远是最差的策略,也是弱者的行为。结果只一个:被强者所杀,或者臣服于强者。

现在想来,师父当初所说的“要有杀人之心”,用语虽然激烈,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其间暗含一种进取性的策略。虽然这种策略听起来如此残酷无情,但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江湖,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温情脉脉。

假如时间充裕,转身是比较主动而又安全的办法,一旦转身成功,接下来我便游刃有余,不管面对多么强大的高手,仍然进可攻、退可守。只可惜对方身法和手段太快了,这就使得“时间充裕”成了虚话,如此一来,转身就成了风险最高的做法,很有可能转到中途便已中招,不死也要重伤了。

另一条路是就地而倒。此法倒是有足够的时间避开身后一击,但接下来就太被动了,对方不太可能只有一击,招式肯定是绵延不绝的,我躲得过第一击,却无法彻底摆脱困境,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敌人手上,情势会越来越恶化。假如背部着地,我还有可能凭借自己剑法中恶毒的“捣龙式”实施反击,也许能争取到一点脱困的机会。

但现在的情况是,攻击来自左后方,我只能朝右前方卧倒。背部空门大开不说,还得把自己的长剑压在身下。那几乎跟找死差不多。

当初,师父在荒原上授我剑法之时,有一段理论我记忆深刻,他说,要让“绝命剑”发挥到最高界境,必须时刻具备杀人之心,否则,再快的速度,再强的力道,也就是个普通的剑客,无法步入顶尖高手的行列。

其时我对师父的说法不以为然,总觉得他心态偏激,心存恶毒。人在江湖,大多是为了混口饭吃,何必一出手就要人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