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爆]赌局启示(1 / 3)

加入书签

根据点数和花色的不同,三十二张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文牌和武牌,在有些人口中,又将武牌称为杂牌。每张文牌都有具体而形象的名字,但所有的武牌则只以点数相称。具体名称和数目如下。

文牌:天、地、人、鹅、梅花、长三、板凳、斧头、红头十、高脚七、铜锤六。全部成双出现,共计二十二张。

武牌:杂九、杂八、杂七、杂五、六、三。只有最后的“六”和“三”不成双,其它牌同样都成对,合计十张。

顺便提一句,武牌中不成双的“六”和“三”如果恰巧组合在一起,便是传说中的“至尊宝”,比任何一副牌都大。但是,假如将“至尊宝”拆开,以“六”和“三”单独与别的牌组合,那就一钱不值。

在江湖上以武为尊,但在牌九桌上,“武”似乎被人看不起,不但被当作打杂的,而且连正式名称都没有。大概牌九最初是哪个无聊文人创设的,重文轻武的思想,有意无意地渗透进了牌面的归类和名称当中。

(作者按:这一章涉及一种古老的民间赌术——牌九,现在除了偏远农村,别的地方比较少见,所以外行人看来会比较生涩,如果你是个好孩子,从不参与赌博,恐怕这一章很难看懂。那么,为了让自己不致打瞌睡,你大可跳过去,直接看一下章,并不影响情节的连贯与理解。

顺便说一句,牌九在影视剧里倒是经常出现,八九十年代的港产赌片里就不用说了,最著名的如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饰演的角色叫“至尊宝”,名称便是源自牌九,是其中最大的一副牌,由王六和丁三组成。这两张牌组合起来最大,分开却最小。现在你知道了,为何至尊宝在脚底板长出三颗痣以前,只能在五岳山上做强盗,而且还只是个人见人欺的小帮主,连个小蜘蛛精都打不过。因为那时他相当于牌九里的王六,还没与丁三合为一体。直到凭借月光宝盒回到五百年前,遇到紫霞仙子,她在他脚底板盖了三颗痣,他才恢复真身,变成真正的最强者至尊宝——孙悟空。这是题外话。)

在描述接下来的险境之前,我必须说一说最后一个圆盘上的刻度为何是十六。而要解释这一点,又必须从一场毫不起眼的赌局说起。

许多天以前,准确地说,是我来到秀水镇的第一天,为了查清自己到底陷进了什么样的江湖阴谋之中,我第一次走进金城赌坊,第一次体验到人类在这种场合下神奇的激动与疯狂。

我对赌术一窍不通,在整个赌坊里,大概只有我是个冒充的赌客。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我刻意在每张赌桌上都停留了足够长的时间,假装专注,假装投入,假装兴致勃勃。事实上,这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对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情,过分专注和投入的结果,就是昏昏欲睡,甚至头晕目眩。

进入真正的博弈之前,咸家承担洗牌的义务,而庄家拥有码牌的权利。博弈开始,由庄家掷色子决定发牌的先后顺序,一庄三咸四个人,每人拿四张牌。也就是说,码好以后的三十二张牌,可以连续赌两局,然后再重新洗牌和码牌。

拿到牌之后,各人根据自己的判断或猜测,将手中的四张牌进行排例组合,分成前小后大两组;接着庄家出手开牌,也叫“开宝”,庄咸之间将前后两组进行分别比对,以定输赢。除了“对子”和特殊组合“至尊宝”,其它情况下,决定“吃”、“赔”或者“和”,比的都是两张牌加起来的点数大小。

我大致旁观了一个时辰,才基本搞清楚以上这些细节。看到入迷处,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甚至忘记了到此地来的初衷,手里揣着几锭银子,开始蠢蠢欲动。

后来我终于没忍住,将一小锭银子扔在了“天门”。那是其中一个咸家。三个咸家所处的位置,各有叫法,坐在庄家右边的称为“上门”,左边的称为“下门”,所谓“天门”,就是坐在庄家对面的那一位。我将注码下在这道门上,并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不过因为“天门”这个名称听上去非常有气势。

但有一张赌桌却引起了我的兴趣。并非这桌上的人特别疯狂,也不是这桌上的钱特别多,而是因为这桌的赌法,让我这个门外汉多少看出了一点门道。

我最初注意这一桌,并最终走向这一桌,最主要是因为它位于大厅一角,光线昏暗,背靠墙壁站在赌桌边,有利于我观察所有来来往往的人。同样的原因,使得我在这一桌停留的时候最长。于是,这一桌的玩法我观察得最久,起初一头雾水,无师自通看出点门道之后,我逐渐兴趣盎然。

从旁人的闲言碎语里,我知道这桌玩的是“牌九”。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博戏。

桌上参与拿牌的赌客,只限四个人,一个庄家,另外三个都称为咸家。但不限围观者人数,而且可以随意下注,也不限注码大小。这也是我能够长久隐身于这一桌的客观原因,当时围观者众多,我只是其中之一,就像滴水入海,根本没人会正眼瞧我一下。

牌九一共三十二张,据说是用动物骨头打磨而成,所以又称为骨牌。三十二张牌都呈长方形,每一张尺寸大小一模一样,长约三寸,宽约一寸半,厚度大概只有二分。所有牌被统一漆成了黑色,其中一面光滑如镜,另一面雕着不同的点数,最少两点,最多十二点,圆点在牌面上排列成不同的花样,并因每张牌的功能大小不同,用红白两色涂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