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高人卑鄙(1 / 3)

加入书签

然后,我将燃烧照明的松木换到了第三根,接着读第三篇。我无法形容前两遍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只能说,那比我当年在狼群中奔走冲突艰苦十倍。现在我也明白古人说的悬梁刺股是个什么滋味。其实我现在完全可以把纸丢在一边沉沉睡去,没人逼迫我一定要读下去,更没有颜如玉黄金屋、乃至金榜题名之类的动力,激发我头悬梁锥刺股的勇气。

我只不过是犯了牛脾气。

我王大侠就是不信邪,非要凭一己之识弄通它的意思才罢休。不就几百个从形状或声音演变而来的怪里怪气的汉字吗?踏入江湖之前,我在荒原上于恶狼中出入千万次,踏入江湖之后又历尽艰险,现在不也好好地活着?几个破字难道能挡住我对江湖世事的了解?

不久之后我就知道,阅读这种事跟打架有本质的不同,不是光凭勇气和耐力就能过关的。再牛的脾气,也挡不住那些似是而非的字迹对你精力的消解。

实际上,第三篇读着读着,我就不由自主地闭眼模模糊糊睡了过去。醒来后那根松木接近烧完。我再点上一根,原来那根尚未熄灭,光线亮堂了许多,我将散落在地上的纸张收集起来,从刚才的地方又接着读下去。

我小心翼翼地将盒子里那叠纸全部拿了出来。纸上关乎的是一个或一系列巨细无遗的江湖故事,拿在手里却一点都不显得沉重。事实上,它们简直让人感觉不到任何重量,惟有指尖的触摸,才使我知道它们存在的真实性。

我在进入阅读状态之前数了数,一共七张纸,大约长一尺宽七寸。字迹全以蝇头小楷写就,虽然每一张都密密麻麻,但似乎并不难认。当然了,易认只是针对文化人而言。我读下来不但磕磕碰碰,一点都不顺畅,而且好些地方难以索解,责任全在我身上,根本原因是我没怎么认真读过书,认字不多。

我曾经说过,我娘出身书香世家,少年时代读过很多书,逃到荒原上生下我之后,一度想凭一己之力把我培养成文化人。可惜因为荒原上生活艰苦,物品奇缺,再加上我的顽固不化,念念不忘做大侠,她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训练我的口头说话能力,让我后来在江湖上随时随地都可能变成话痨。师父嘲笑说,我是个喜欢说话的大侠。

那段时间,娘每天带着无穷的耐心,用树枝在灰泥地上教我认字和写字。几年下来,我能够一笔不漏写出来的字,大概有几十个,而能够一眼认识并准确读出来的,加起来估计也就几百个。总而言之,我读书不多,但并非是个十足文盲,至少比江湖上大多数土老冒强多了。只不过,那时我从没见过纸和笔,更没见过用笔在纸上写下来的字。

见到这么多用笔写在纸上的字,在我还是生平第一遭。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进行如此长篇大论的阅读。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读过故事一类的东西,因为荒原上根本就没有书籍,我肚子里那点故事或掌故,全是娘当年无聊时口耳相传灌输给我的。

读了几段之后,我同样无法控制瞌睡的袭击,又一次睡了过去。醒来如法炮制,再点一根松木,接着读几段,再次睡过去。

如此反复,我记得一共睡过去七次,烧完了八根松木。点着了第九根松木,烧完接近三分之二,这一遍的阅读才到达了最后一个字。

你现在知道了,读这几页纸对我而言有多么艰难。若不是身处绝望的黑暗空间,穷极无聊,我早把这些破纸扔在一边干别的事去了。我才懒得管它们是否关系江湖上的惊天阴谋。什么阴谋也抵不上我的昏昏欲睡。

我没详细数过七张纸上一共有多少字。我还没无聊到那个地步。但粗略估计,至少也在三千字以上。去掉那些重复的,这七张纸上使用过的汉字应该也在八九百,有可能上千。而我认识的字通共加起来也就三五百,又没有阅读经验,所以第一遍读下来,我差不多就是不知所云。

但我并没有灰心,接着读第二遍。事实上即便灰心,我也没别的办法,没地方可去更没别的事可干。

这一次我开始回忆娘当年教我认字的第一天的情形。我恍惚记得,她说过汉字的构造有一定规律,很多字其实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演变而来的,称为象形;有些字则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上一些特殊笔划或偏旁,变成意义相近的字,叫做会意或指示之类;还有更多的字,则是形状和声音合在一起,似乎叫什么形声。只有极少部分字,只用来记录我们说话时的声音。总而言之一句话,很多字你即便不认识,仍可以从其形态特征,大致推断出它的意义。

如此连估带猜,艰难无比地读完了第二遍,我只能算是对七张纸上记录的故事,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