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徐玉山的条件(3 / 3)

加入书签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萧良对金铢集团的崛起以及骤然垮塌,印象也是极其深刻。

金铢口服液崛起两三年间,销售就能达到如此惊人的高度,主要原因是一支短短两三年间急剧膨胀到十六万人规模的销售团队。

金铢口服液绝大部分利润,最终被养这么一支庞大的销售团队以及账目混乱的市场营销投入吃得一干二净。

金铢集团崩塌瓦解之后,除了一地鸡毛,啥都没有给创始人留下。

萧良再有前世二三十年的人生经验,他也不可能有自信两三年时间带出一支高达十数万人的销售团队,还能成功的驾驭住。

以技术转让的方式,直接采用徐玉山的研究成果,新公司在合规性操作会极大的便利性。

“徐玉山现在有提什么新的条件没?”萧良看向他哥问道。

之前徐玉山教授提出一次条件,是一部分现金买断加保健品销售提成。

现金买断开价却是不高,徐玉山只要求出两万元就行。

萧良不介意多付点现钱,但不可能同意徐玉成拿产品销售提成。

他现在的计划才刚刚实施,甚至这时候才一步步重新去摸索销售团队的建设过程,探索一些这个年代切实可行的营销及市场推广手段。

萧良都不清楚他能将营销成本控制在什么水平上,也就没有办法估算最终的产品利润空间有多大,怎么可能就直接答应给徐玉山按比例拿产品提成?

萧良现在宁可高价买断,但他同时还希望徐玉山后续能参与到保健品后续新的功能研究、开发中来。

萧良不会觉得保健品就是神药,但也不否认正规的保健品确实有一定的保健保养功能。

萧良也没有想着毫无节制的夸大其词去搞营销,这注定日后会受到市场的反噬,甚至连九五底、九六年初的大整顿关卡都过不了——所以说恰到好处的营销宣传,更为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稳健的产品生产、品控及开发,才是萧良接下来为新公司在保健品领域坚持要走的路。

保健品看上去利润空间极大,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都不高,初期也没有多复杂的生产设备投入,但市场营销的投入太高了。

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去年才开始发力做产品的金铢口服液。

要是历史的轨迹不发生变更,金铢口服液今年的销售额就能做到十五亿,明年,也就是九五年到达巅峰期时,年销售额应该会做到惊人的八十亿。

这是九十年代中期的八十亿销售额,是后世极难想象的一个数字。

也因此在金铢集团垮塌后,无数财经分析家都恨不得拿出显微镜来,将金铢集团的每一根汗毛都研究一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