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宋时杰的建议(2 / 3)

加入书签

各种防御工事和土工作业要成体系训练,以充分发挥非装备因素对于一场战争的影响力。

第三是是用实战表明,部队训练要科学,要刻苦,要贴近实战,要尽一切可能来对付鬼子的基层基本火力单位,这种针对性打击下让鬼子以轻机枪和掷弹筒为核心的基层打击支援单位彻底失灵。

如此一来,无论是正面进攻还是防御,我军都能跟鬼子相抗衡,甚至歼灭他们!”

这份霸气的战后总结副总参谋长一口读了两遍。

一众干部们都表示惊叹,认为宋时杰总结的十分到位。

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大家说说,这真是咱们的宋时杰同志自己琢磨出来的?”

就连副总参谋长也表示大开眼界:“咱们是指挥大兵团作战指挥习惯了,倒是极少考虑具体到班级作战单位的时候,如何细致性的分工,以提高战斗力的问题。

宋时杰的这份班排级战术小组结构与分工,的确是给了咱们不小的启发。

看来咱们这位同志这些年私底下的进步不小呀!”

副总参谋长笑着说道:“这还不算完呢,宋时杰这小子眼光倒是挺长远的,他在这份战斗总结的最后还对未来的战局做了预判。

他认为,此战过后,极有可能会迎来日军更加猛烈的报复。

为了化解未来的危机和风险,咱们的部队不应该合于一处,应该及时分散出去,就像是鸡蛋不能装在同一个篮子了,继续去开辟新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更大的区域内,以更为广泛的游击战牵制日军。

以使日军无法集中兵力对付集中在同一区域的我军。”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这次在徐庄与两倍于己的日军作战的时候,宋时杰他们仅仅率领一个加强营500余人的队伍,却能打得日军丢盔卸甲的缘由!”

另外,在这份战术报告的最后,宋时杰的战后总结是:

“此次徐庄围歼战的胜利,我认为最大的意义不外乎三点。

第一个是告诉所有人,日军精锐部队也不是铁打的,咱们八路军经过充分的训练和充足的战前准备,还有完善的火力配置,完全可以打掉他们。

第二是告诉兄弟部队,什么叫因地制宜,鬼子火力凶猛不假,但是鬼子再猛也可以利用地形削弱或抵消他们优势,甚至不利于鬼子发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