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5(3 / 3)

加入书签

西方的大革命是将人口最多的农奴转变成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农奴’转变成无产阶级,是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是农奴的大解放。当农奴听到‘不自由,宁勿死’的口号时,一定热血沸腾。这个过程虽然激烈残忍,但是有其不可逆性和历史必然性。

但是,成熟的小农社会却不可能迎来这样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即使是最底层的‘佃户’除了交租这一项外,他也基本是自由的。自生自灭是自由还是不自由?

把小农转变成无产者,不管是哪个再强大的小农社会,他也做不到。清末农民转变成无产阶级,农民的利益会受到损失,农民也不会有这样的需求。大多数农民只有一点点贫瘠的土地,养活了他全家人,是全家人的生计所在。只有一种情况下才可以使他们离开这贫瘠的土地,这就是即使没有土地也让他们不愁吃喝。因为在农业地的工作太苦、太累,甚至极大地影响了人的寿命。

农业作为社会第一产业,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社会的组成状态。只有农业现代化之后,农业可以流出大量人口,而且必须流出绝大部分人口之后,小农社会才出现了转变为商业社会的时机。

农业现代化解除了农民劳作压力后,还有宗族压力,更有有家庭压力。由于小农社会稳定性高致使生育率高,因此家庭压力远远高于商业社会的家庭,后顾之忧重。所以谁能给家庭减压,谁能先破除农村宗族势力,谁会转变的更快。这是中国和印度的区别。

第二个科技和思想大发展时期,就是动乱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在西汉时,块炼铁的水平才刚刚追平西欧。在这一时期,经过三百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国的炼钢术超越了西方一千年整。军事科技又转换为农业科技,为走出士族社会打下了重要基础。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有好几个坦克模本。一次大战之后,英国把最小的一个坦克模本改为民用,制造出拖拉机,伟大的农业现代化就这样悲催的开始了。

有位大学者认为,五胡乱华是可有可无的,此话就大错特错了。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下,军用、民用技术快速发展,有了质的升华。中国社会也产生了质的变化。

解惑三:日本的例外。

这里有一个看似意外的例子,那就是日本,清朝不能转型,而日本为什么能轻松转型?这里人们不知道,由于中国从宋朝起进入小农社会,民间社会的变化极小,所以中国人养成了不研究社会的习惯,而只研究人,通过事例研究人,真是所谓与人斗其乐无穷。

而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又是什么??

钢指戒

日本从来没有走入小农社会,日本在唐朝中后期进入类似中国的南北朝的贵族时期,从那以后,他就像西方一样,没有走出这一时期,到处是贵族势力,一个小城就有一个所谓的城主。他们是一个类西方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的社会,他们还保留着大组织、大集团的运作模式。他们和我们的社会不同,日本在唐朝时引进科举制,但是实行了不到一百年就名存实亡了。科举制必须在一个极端公平的环境中才能实现,贵族执政为了保护贵族特权,是不允许科举制发展的。

即使是战国之后,日本的统一,也更像东晋。城主拥有自治,没有出离贵族社会。

所以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现象,儒学在朝鲜半岛和越南都能顺利普及,那里到处是文庙。到现在他们大事小情还往文庙跑,日本人不去文庙,只去‘神社’。虽然日本也一直有儒学,但总不是主流。日本的主流是神道教,神神又叨叨。

解惑四:清朝为何不能转型为商业社会。

首先说清朝肯定不能,英国自七年战争之后,比较稳定的统治了印度次大陆150年,他也希望他的统治区繁荣,做出很多改革,据说其修建的水渠超过五万公里(他自己的说法,可能包括农村里半米宽的小水渠),即便是这样,不管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还是孟加拉国,都没有转变成商业型社会。在最先进的大英帝国官吏的督导下,传统农业社会都玩不成向商业社会的转变,清朝就更别提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